陈映芳经营报亭18年,由于诚信经营,服务周到,助人为乐,周围市民都喜欢光顾她的“爱心亭”,亲切地称她“报亭姐”。多年来,她拾到顾客遗失的钱物达十多万元,都想方设法一一归还失主。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十分困难的境况下,陈映芳还常帮助贫疾孤寡老人。“爱心亭”成了一个品牌,一个传播知识和文明的窗口。
2016年底,在汕头创文强管行动中,从大局出发,虽万分不舍,陈映芳还是积极配合拆除经营了18年的报亭。在有关部门帮助下,陈映芳成立了汕头市首个文明驿站,继续发扬“爱心亭”的精神,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身为残疾人,陈映芳深知残疾人的不易;身为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她更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现在,陈映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扶残助残志愿服务上,文明驿站成了周围市民和残疾人学习交流沟通活动的场所。“残疾人家庭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我经常去走访,努力发现渺小的希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引导他们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获得残疾人的一些福利保障。我努力帮助残疾人更好地与人沟通相处,因为感同身受,我了解他们敏感微妙的心理,容易走进其内心,他们较信任我,能向我敞开心扉,有什么困难苦恼愿意跟我倾诉。”热心的陈映芳被亲切地称为“芳姐”。
芳姐帮残友们做得最多的还是帮其解决就业问题。她以自身经历鼓励残疾人朋友,要勇敢地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才能找到出路,找到幸福。她多方奔走,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困难,找热心企业接纳,拜托亲朋好友帮忙为残友找合适的工作。“你知道一份工作对残疾人的意义吗?”她动情地说,“能自食其力,才有自信!帮助了一个残疾人,往往就是帮助了一个家族。所以我会不遗余力地去做这件事。”20多年来,在其奔走下,先后有百余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如今已有二十多人退休。
芳姐坦言,文明驿站的收入跟报亭根本无法相比,甚至得贴钱。但她仍在坚守,她觉得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坚守,这里作为一个志愿服务的平台,一个文明的驿站,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和谐向上的正能量,而来这里的人也会把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这就是她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