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文明宣讲】逛展馆哪些行为可能“踩雷”?律师为大家一一讲解

2019-03-27

在一家公共展馆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元素,于是录相、拍照,制作成明信片,进行销售;收藏有一批名人私人信件,在展馆中进行展示;展馆中的这段文字写得真好,一整大段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果你有像上面这些的行为,那么很可能踩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雷”。


3月23日上午10点,《展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学术讲座彬园警史馆B栋二楼举办。参加讲座的有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和多名专业展馆的负责人,都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版块有刚性需求。讲座上,主讲嘉宾陈甦生律师一一为大家排“雷”,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涵盖了文物的知识产权展馆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内容。


微信图片_20190328092538.jpg


展馆知识产权保护

相对空白

陈甦生说,展馆与知识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展览过程中产生和涉及到大量的精神成果,既有可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权益,也可能面临被侵权的情况。展览凝聚了主办人的辛勤劳动和长时间的付出,如何防止劳动成果被盗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比如展台设计、广告手册等展览模式被克隆,展品被仿制,甚至是现场演示用的软件或背景音乐等等。


在讲座上,陈甦生从展馆本身和展品两方面的知识产权入手进行阐述。展馆本身的知识产权包括其设计理念、名称及会标等。他认为展馆的设计理念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别人是否侵权难以界定。展品主要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四个方面的知识产权,其中,又以著作权为重点。


“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相对滞后,除了现有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国家专门针对展馆知识产权保护相对空白,类似的只有对展会的知识产权规范可作参考。”陈甦生说。接着他以“老艺术家的情书”等典型个案,根据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如何去更好地保护展馆的知识产权。


微信图片_20190328092542.jpg


讲座结束后,针对现场观众的积极提问,陈甦生再对著作权中的改编权、“双许可双付费”;还有图书馆将地方文献进行数据化所涉及的信息网强传播权等具体问题进行解析。


展馆上的知识产权为什么容易被侵权?陈甦生说,展馆对公众开放的特点是被侵权的不可避免的原因,产品创新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和长时间的研究,如果模仿却来得轻松得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对文化需求增强,有需求有利润空间。


彬园警史馆

今年推出系列文化讲座

据了解,近年来,城市中的各种展览馆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公益性展览馆、博物馆、私人藏馆不论在数量增加还是内容理念创新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这些展览馆成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建设沧桑巨变,本地文化精髓,历史的传承,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而彬园警史馆也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举办这次展馆的知识产权保护讲座,目的是想让展馆主办方积极主动经营知识产权,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的意识、认识和知识,积极健全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机制、体制与规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与数量。”彬园警史馆负责人朱奕毅说。


据朱奕毅介绍,今年警史馆将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与市社科联合作,不定期联合举办文化讲座,彰显警史馆的文化特色。《展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今年第一场。接下来还有《侨批上的暗批》、《汕头钱庄票》、古琴欣赏会、原创钢琴曲欣赏会和《汕头旧影》等学术讲座和艺术欣赏会。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彬园的学术水平,使警史馆实现“为市民提供一处优秀的文化休闲场所”的目标设置。


以后逛展馆要注意“避雷”!


来源:汕头plus微信公众号

记者:陈珊娜

编辑:建城、冰慧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