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 汕头:活力特区扬帆再出发

2019-11-18




南海之滨,改革创新发展的大潮在这里不断喷涌。

从百年小商埠蝶变为南粤新明珠,在风云激荡的历史进程中,汕头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的经验,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设上开启了“汕头篇章”。

今天的汕头,是粤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已成为广东发展版图的重要发展极。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城乡形象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漫步鮀城,绿树成荫,水清岸美,惠风和畅,处处涌动着生机。文明创建、亚青新城、环境治理、交通攻坚等一项项经济、社会、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加快经济特区发展、实现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汕头笃定前行、行稳致远。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创新:锻造经济腾飞核动力

直视无前气吐虹,锐意进取在胸中。

紧紧抓住省委推动沿海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汕头制定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行动方案,发挥特区优势、区位优势、侨乡优势,以“小切口带动大变革”,力争为推动沿海经济带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探索路径、作出贡献。

产业如何联“带”?汕头着力引领沿海经济带的东翼发展,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1000亿元的高水平产业集群和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融“湾”联“带”,重在推动开放再扩大。汕头致力于把保税区、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平台做实做强,加快港城融合、区港联动,加快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优化重大产业布局,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集群。

向创新要动力,汕头积极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在汕头挂牌运作,姚建年等首批2个团队迅速入驻;国家高新区从3平方公里扩围至30平方公里,加快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4K电视示范城市,启动5G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汕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建成落地。截至去年底,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18家。

随着一个个创新平台发展壮大,人才政策红利逐步凸显。汕头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去年以来引进博士220名,切实推进人才集聚与产业深度融合。

新经济蕴藏新机遇,新机遇成就大发展。全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去年工业技改投资规模、增速分列全省第四、第二位。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15.9%,制造业发展情况获省评定为“优秀等级”。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陆路跨境快速通关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积极发展。



亚青场馆,加快建设



改革:释放市场企业生命力

紧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汕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下功夫、集中攻坚,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推动发展,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汕头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提出了15方面230项具体改革任务,系统集成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市级42个网厅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办理速度均达到全省前3名。根据第三方评估,汕头市2018年营商环境排名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第62位,较上年上升了23位。今年5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等机构对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汕头排名第55位。

全面深化改革全速推进:全市市县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市属事业单位实现“瘦身提质”;改革重组六大国企集团,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总量和每千人拥有量均居粤东粤西粤北首位;华侨大数据中心等引侨聚侨新平台加快建设,总规模200亿元的华侨母基金正式设立……一桩桩、一件件,汕头瞄准创造型引领型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创新再提速,持续焕发经济特区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191118093512.jpg


老城活化,焕发风采



文明:增添城市发展新活力

经济发展越快,城市文明创建步伐也越坚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努力摘取这一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城市品牌,不仅是对发展最好的助推,也是对群众期待最好的回应。

许多游子回乡时都发现,这几年,汕头的文化场馆多了、公园多了、绿地也多了,全市建成城市发展展览馆、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等18个博物馆,西堤公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潮剧荣获梅花奖、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荣誉,汕头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展示和提升。不仅城里变了,村里也变了。汕头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批美丽宜居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厕所革命”深入开展,曾经的“脏乱差”在乡间也越来越少。

全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以筹办亚青会为契机,汕头启动场馆建设和升级改造,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目前,“一场两馆”已启动建设,计划在2021年6月底前和8月底前建成项目一、二期建设,满足2021年亚青会举办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成功申办亚青会以来,汕头城市环境、城乡文明日渐改善,市政道路、交通环境不断优化,绿化景观、灯光夜景变得干净整洁,全市逐步形成了“迎亚青、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在汕头的构想中,举全市之力办好第三届亚青会,不仅着眼改善城乡面貌,展示中国气派、广东风采、汕头魅力,更将着力把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权”。这其中,汕头在筹办亚青会过程中,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文强管、乡村振兴、练江整治、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使办赛事、促发展、建城市、惠民生相得益彰,努力实现“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

如今,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乡画卷正在鮀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民生:催化社会治理凝聚力

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都是发展为民的着力点。伴随着密集而铿锵的改革鼓点,一项项含金量高的民生改革措施在我市落地生根、次第花开,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汕头以决战决胜之势打好练江整治攻坚战,目前已投入资金194.82亿元。在汕头的目标里,不仅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更要打几场漂亮的重大战役,下苦功夫、笨功夫,不取巧、不走捷径,强化源头减污截污,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益于练江干支流水质的明显改善,今年端午节,往日练江流域的“扒龙船”盛况再次回归,龙舟竞渡成了练江流域汕头段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汕头以深入开展练江综合整治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构建“海绵城市”,建设节水型城市,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强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治理,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市185宗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完成整治,牛田洋片区建设起了长11公里、面积23.5万平方米的全省最长红树林景观林带,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已成为汕头的城市名片。

在去年全市的支出总量中,民生类支出占了76%。围绕教育、医疗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我市加快汕头大学东校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建设,积极筹建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汕头护理学院,制定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提前完成任务。汕大附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一批“三甲医院”也在加快创建中。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汕头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千企帮千村”促振兴行动,完成省下达37个精准扶贫村建设任务,实现脱贫9.48万人、脱贫率97.8%,在全省率先落实教育、医疗、危房改造和低保兜底等扶贫政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居环境,日益改善



新时代,新使命,再出发。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战略部署的实践中,汕头将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引领,下好“湾”“带”联动先手棋,主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交通出行方便快捷



数说汕头

汕头是国家经济特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北接潮州,西邻揭阳。

●汕头常住人口563.9万,土地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耕地88.5万亩(590.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424平方公里,有岛屿180个,所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均临海。

●汕头港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

●现有5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特色明显,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35%,拥有全国最大化学试剂供应商,是全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制造基地之一,玩具产量约占全国15%。

●截至2018年底,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8家;制定实施“人才政策30条”,去年以来引进博士178名。

●全市共有淘宝镇13个、居全省第1位,淘宝村93个、居全省第4位。

●实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市级42个网厅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办理速度均达到全省前3名,市场主体总量和每千人拥有量均居粤东粤西粤北首位。

●落实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要求,练江流域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94.82亿元,力促“10+2+2”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底前全部建成。

●全市185宗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完成整治。

●牛田洋片区建成长11公里、面积23.5万平方米的全省最长红树林景观林带。




■汕头城市名片




●经济特区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城市信息化五十强
●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中国宽带示范城市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主要港口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来源:汕头plus客户端

作者:陈静莹、林鹏、陈史、方淦明、刘文钊

编辑:陈乐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