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输血”“造血”并举,9.3万多人脱“穷帽” 汕头脱贫率已达99.97%

2020-03-17



  桥前村微型工厂带动贫困户增收。

  全市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27931户、93826人,目前已有27926户、93802人脱贫退出,脱贫率已达 99.97%;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并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骄人的业绩。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心血,特别是我市上下一心,创新举,出实招,“输血”“造血”并举,使广大贫困户脱掉“穷帽”奔小康。

  民生是底线。我市精准施策,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输血”,切实为贫困户减负,真正让他们享受到实惠。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贫困学生纳入生活费补助发放范围,落实 2019-2020学年度秋季生活费补助发放,和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生学杂费减免。针对疫情给贫困学子学习带来的影响,协调解决贫困户子女上网课难题,筹措教学仪器、网络设备等一批,为省定贫困村就读初三、高三的贫困户子女借配平板电脑134台。创新减轻医疗负担模式。在政府全额资助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濠江区、龙湖区、金平区和南澳县积极探索引进第三方参与的医疗保险机制。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和养老保障政策。

  产业是造血。潮阳区金灶镇桥前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马蹄、桑葚等特色农业,运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包装精美的“金桥前”马蹄丸渐渐火了,有效提升贫困户收入。“今年还将投入30万元建设集马蹄加工、农产品展示、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扶贫中心,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驻桥前村工作队干部谢愈歆告诉记者,除了发展特色农业外,他们还扶持回乡创业青年许伟群做产业带头人,建立内衣加工的扶贫微型工厂,有效增加本村就业岗位20人,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近就业。今年2月份,帮助扶贫工厂解决防疫物资短缺和招工难等问题,使工厂早日复工复产。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村人均年收入17800元。全村建档贫困户50户212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壮大扶贫产业规模,全市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2.26亿元,发展产业项目643个,带动贫困户家庭持续增收。同时,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开设“扶贫工作坊”“扶贫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已有超过八成贫困人口实现返岗就业。信贷支持方面,全市共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1171万元、贴息资金944万元,累计向贫困户发放3935笔小额贷款、共2388万元。对于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贷的6笔小额贷款,采取延长还款期限的措施,减轻贫困户还贷压力。

  面对“全市还剩5户、24人未脱贫”的实情,我市打出了“组合拳”,绝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市将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采取挂牌督战、“回头看”等措施排查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并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有了产业,产品要卖出去,消费扶贫就是贫困户的“媒人”,为产品找市场搭桥牵线。我市创新消费帮扶模式,依托汕头市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广东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汕头),创新“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帮扶方式,发动农业电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各界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今年2月以来,共帮助贫困村和贫困农户销售桑葚超过1000吨,大茎芥蓝100多万斤,收储一大批家禽和水产品。下来,我市将支持各区(县)建设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丰富线上和线下消费扶贫活动,努力拓宽扶贫产业消费渠道。

  汕头日报记者 刘文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