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抓手推动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

2012-10-11

肇庆市文明委

 

2003年以来,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精心指导下,我市认真学习借鉴湛江等兄弟市成功经验,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落实“五改五有”(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造住房,有建设规划、有垃圾处理设施场地、有禽畜饲养栏、有篮球场、有生态小公园)为重点,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全市建成生态文明村3458个,其中2195个村步入了广东省卫生村行列,惠及人口47万人。

一、做到“六个坚持”,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坚持长抓不懈、督导力度不减,为创建提供坚实保障。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创建工作,强调要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抓手,大力推动有肇庆特色的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让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2003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战略部署,选择德庆作为全市创建先行县,探索路子,积累经验。20049月,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意见》,先后在德庆、广宁、封开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2009年,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列入各县(市、区)党政班子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201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肇庆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大纲(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村创建覆盖95%的自然村的目标要求。市文明委也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关于深化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村创建力度的通知》。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促使创建热潮不断升温,推进力度加大,创建工作提速。

二是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激发创建活力。各地结合实际,着力抓好一批先行点,以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市、县媒体对生态文明创建先进典型进行浓墨重彩、连贯有力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各县(市、区)组织镇村干部、村民代表553200多人次到德庆、广宁和当地示范点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创建工作带来的好处,使他们的意识从上级“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逐步克服“等靠要”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各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村的整体规划,在一个自然村的具体规划和建设中体现“三个原则”: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体现独特风貌和提高文化品位的原则,积极保护和精心挖掘各种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以及反映独特文化内涵的民俗风情,保护开发古村落。体现合理适用的原则,在创建标准上区分层次、体现差别、逐步提高,在实施步骤上着眼长远,把创建力度、推进速度和农民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建设模式上鼓励“百花齐放”,构筑风格各异、特色独具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格局。

四是坚持突出重点,提升创建质量。把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变脏乱差状况列为创建重要内容,重点抓好道路硬底化、改厕改水、粪便无害化处理、排污排水系统密封改造和垃圾屋建设等工作。各级文明办协同规划、公路、园林、水利、卫生、爱卫等部门,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创建技术培训班、加强现场指导等措施,确保创建质量。8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30多万份,累计培训镇、村干部和创建骨干6000多人次。

五是坚持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凝聚创建合力。积极动员“十百千万”工程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省、市、县驻点单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创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德庆县直单位每年挂钩联系自然村。端州区、四会市每年把支持创建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封开县、怀集县组织本县籍科以上干部回乡发动乡亲搞创建。高要市的“百局千企支农惠农”、广宁县的“万干帮千村”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卓有成效。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各级政府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群策群力促创建的局面逐步形成。

六是坚持多方筹资,实行科学管理。各地普遍采取向上级争取扶持一点,县、镇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挂钩联系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六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8年来,全市生态文明村建设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市、县、镇三级政府投入专项经费1.7亿元,省、市、县部门单位支持9500万元。许多村积极争取当地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支持,共筹集资金8500多万元。运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经济的手段筹措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将乱占乱建集体土地收回重新规划宅基地投标,集体山林、旱地、鱼塘、果场、石场等实行租赁经营,通过预收往后几年租金,将所得投放公共设施建设,村集体共投入1.5亿元。群众自愿捐资、主动投工,义务投工达253万工。注重加强创建资金管理,对上级专项扶持资金,坚持“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庄,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接分拨到村”的做法;对民间筹资资金,由村创建领导小组集体管理、集体决策,并向群众公开资金使用账目,确保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实现“四个明显改善”,创建工作带来可喜变化

创建生态文明村,从决策到实施,从试点到推广,赢得了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取得良好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广大农民群众感同身受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大力整治脏乱差,铲除蚊蝇孳生地,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家家饮用洁净自来水,户户门庭整洁,村道巷道实现硬底化。净化、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四害”密度大幅下降,有效堵塞了疾病传播途径,提高了村民健康水平,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适龄青年征兵体检合格率大幅上升。德庆县官圩镇沙河冲村岭南新民居试点工作基本完成,24幢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新民居拔地而起。四会、广宁、怀集、高要等地也启动了岭南新民居推广应用工作。

二是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把因地制宜建设文体活动设施,努力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列为创建重要内容。全市农村新建篮球场1326个,增加一批儿童游乐设施,建起农家书屋792个,完善村级文体活动室83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不断增多的文体活动设施,各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法律、政策学习活动和群众性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活动在农村蓬勃兴起,农民群众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幸福指数。

三是村风民风明显改善。创建工作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在共同参与创建过程中,消除了隔阂,加强了沟通,增进了感情,促进了互助,村民关系和谐融洽。邻里纠纷、小偷小摸、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大为减少。一些村庄原来供奉朝拜的“社坛”、“香火堂”被群众自动拆除,开辟为广场舞台和凉亭,或建成生意盎然的小公园。广泛开展“美德在农家”和“文明卫生之家”评比竞赛活动,引导村民重视家庭文化智力投资,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生态文明村开始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群众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倒垃圾、随意堆放杂物等陋习。垃圾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保持溪水常清。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节省柴草,保护群山常绿。

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在创建过程中,县、镇两级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深入各地指导工作。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注重转变作风,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宣传发动和下乡帮扶工作,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创建活动锻炼了一批深得民心的带头人,提高了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各创建村坚持把村庄规划的决策权、建设资金的使用权、工程质量的监督权交给群众,切实体现公开透明,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