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推进志愿服务日常化、持续化
2012-10-11
江门市义工联成立于2006年。目前江门市城区共有注册义工18万多人,占城市人口比例的13.2%,共有9个一级志愿者分会,5支志愿服务总队,700多支志愿服务队。作为义工联的基层组织,社区义工服务站是我市志愿服务工作重点打造的核心领域。服务站建设工作自2008年底开始试点探索。经过3年实践,市区121个社区已建立义工服务站133个,实现社区全覆盖。
一、争取党政支持,为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9年底市委办下发了《关于印发〈江门市区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方案〉的通知》。2010年7月,市委办、市府办又下发了《关于成立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
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划拨了40万元作为建站补助经费。2010年上半年21个社区义工服务站在完成挂牌及志工人员的选聘工作后,获得1万元启动经费,各区政府的配套资金正在筹划,其中蓬江区已争取到首批两个市级示范点今年的运作经费从区财政经费划拨,以后建成的社区义工服务站按实际建成验收的情况向区政府申请后续运作经费。
二、制定建站标准,将义工服务站建设纳入规范化轨道
在总结社区义工服务站示范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市义工联制定了《江门市社区义工服务站建站补助资金使用暂行规定》、《江门市区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规范模式》等工作制度,对义工服务站建设提出了“七有”标准:“有工作架构、有工作制度、有运作经费、有服务队伍、有服务阵地、有服务活动、有统一标识”,为社区义工服务站建设提供“执行”样本。
三、探索发展模式,提高义工服务站服务水平
根据市委领导在市委十一届二十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行社工和义工服务制度,培育发展一批公益性社会组织,到2011年义工发展到15万人”的要求,从2008年起,江门市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在社区义工服务站构建社工、志工、义工“三工”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工联动”机制是指在社会服务中采用“社工指导志工策划服务,志工组织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三工联动”的核心是社工。社工是社区服务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的主体,是受薪的职业。“三工联动”的基础在义工。义工是社会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参与和协助的角色。“三工联动”的纽带在志工。志工是接受补贴的兼职人员,通过社工的指导,组织义工实施各个服务项目,把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社工,起到信息上传下达的作用,能够减轻社工的工作负担以及有效缓冲江门市社工人员紧缺的现实问题。
江门市根据实际,主要采取了“站长+志工+义工”模式和“社工+义工”模式。
1、“站长+志工+义工”模式。2009年,江门市选定蓬江区范罗岗社区和育德社区、江海区江翠社区、新会区城西社区和北门社区共5个社区为首批社区义工服务站示范点,探索“站长(社区工作人员)+志工(副站长)+义工”的工作模式,服务站站长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兼任;副站长由“志工”担任,由镇(街)义工分会面向社会招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适合从事服务站工作的人员作为志工,向区义工联推荐,经区义工联考核通过后聘任为副站长。副站长由区义工联管理、考核,实行每年一聘,在站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站长、副站长定期向上级义工组织报告工作。目前,江门市大部分社区义工服务站都实行这种模式。经过多年顺利运作,取得一定成效。如蓬江区育德社区义工服务站把义工工作与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居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每月开展一次“社区便民义工服务日”。江翠社区服务站的“心手相连”社区青少年课程辅导、兴趣培训班项目效果明显。北门社区由各支义工队自发组织实施义工活动。城西社区则积极联系辖区内的各友好单位,鼓励和吸纳他们加入义工队伍,实行地域包干责任制和联动机制,每个小组定期到本地域的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服务,在重大节日,配合社区举办大型咨询、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依托社区义工服务站,3年来,江门市每月组织开展“万名义工进社区献爱心”活动,成为江门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
2、“社工+义工”模式。2010年5月,依托市民政社会工作服务试点,江门市建立了首个实行“社工+义工”模式的义工服务站——同行义工服务总站西园分站。该站有6名专职社工,20多名义工,由社工组织策划并指导义工具体实施义工服务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工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推广“社工+义工”工作模式,江门市已选定蓬江区环市街道办事处和江海区江南街道办事处作为新的试点街道,目前试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为提高义工服务站服务水平,江门市采用了直属服务总队义工骨干挂钩社区义工服务站、义工服务队结对社区义工服务站等方式,对义工服务站提供业务指导,并增强义工服务站的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