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日报】市存心庇护安养院院长陈雪璋九年如一日用爱温暖“老残病弱”
2014-12-29
用“老残病弱”来形容入住市存心庇护安养院的老人或许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安养院的当家人兼保健医生,陈雪璋每天都要面对身体半瘫糜烂、便秘呕吐、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随时帮他们清洗、护理和治疗。有的残疾人脾气暴躁,陈雪璋必须和颜悦色、好言相劝,否则就有可能被他们打骂;有的半夜患病,陈雪璋不管多晚都必须赶往陪护……这样的累活、脏活很多人都干不了,但是陈雪璋却一干就是9年。陈雪璋说,支撑她坚持下来的就是一个“爱”字,“只要心中有爱,做任何工作都能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2006年,陈雪璋从中心医院退休,彼时恰逢存心诊所成立,需要招收医护人员,一直热心社会服务的她报了名,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之后不久,存心慈善会会长蔡木通注意到,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决定秉着民间慈善机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原则创办存心敬老院。凭着年轻时在农场当“赤脚医生”练就的一身本事和多年的医院护理经验,陈雪璋主动请缨挑起了重担。
“一开始养老中心只有2间平房,连我在内四名护工”,陈雪璋告诉记者,养老中心接收的第一个入住者是义工在垃圾堆旁边“捡”到的一名流浪三无人员,老人送来时披头散发,全身看不到一寸干净的皮肤,浑身上下散发着腐臭的气味。第一次碰到这种阵势,陈雪璋她们都慌了手脚。“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陈雪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为老人剪短头发、指甲,洗澡更衣,收拾得干干净净之后,听见老人有几声咳嗽,她还给他吃了点便药。没想到,第二天下午,那个老人就安详地去世了。这件事对陈雪璋触动很大,她为自己有机会帮老人干净而体面地走完人生路感到庆幸,也对这份工作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从那之后,她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关爱照顾残疾、孤寡老人的工作中去。
去年10月,存心养老院扩建搬迁,慈善会决定在养老院原址成立存心庇护安养院,针对社会三无孤寡老人,本市智障、轻度精神病患者、残疾人士,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护理指导、日常生活护理等服务。原本可以去环境更好的新养老院工作,陈雪璋却选择留了下来,她说:“这些人离不开我,我也不忍心离开他们。”
在陈雪璋身上,有一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韧劲和甘于奉献的热情。凭着满怀的热情,陈雪璋把安养院的每一位残疾人和孤寡老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活得有意义、有尊严,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有些老人思想偏激,遇事想不开,她就耐心地同老人谈心,唠家常,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陈雪璋用行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心也同老人贴得更近了。在她和安养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入住安养院的残疾、孤寡老人们,有的身体得到康复,有的含笑走完人生。
“我为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感到光荣”,陈雪璋把对残疾人事业的热爱铭刻在心中,并将这种爱付诸行动。9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从养老院到庇护安养院,陈雪璋已经亲手送走了两百多名残疾、孤寡老人。虽然每天面对的是老弱病残、生离死别,陈雪璋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用自己一份爱心,为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也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记者 李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