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汕头日报】80岁老翁的拥军情结

2015-01-05

    “现在腿脚不好,没办法养鸡,改在家里写对联,一些可以卖钱作拥军费用,一些写了送给部队,每年要送100幅。” 拥军30年,如今已80岁高龄的蚁均荣每天在家里写毛笔字,继续他的拥军事业。

    来采访之前,看有关材料里介绍蚁均荣是一名个体户,原本以为至少是殷实之家。来到东里镇河美村蚁均荣居住的地方,原来是一处墙体已经剥落的老厝,这是蚁均荣的“工作坊”,也是其拥军纪念馆,各类锦旗,与部队官兵的合影,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有这样一个纪念馆来传递拥军的力量。”

    “他最为珍贵的是,他非富非贵,却几乎倾其所有扑在拥军事业上,不但儿女每个月给的生活费用来拥军,自己赚点零用钱也都用来拥军,而他自己几十年几乎没买过一套新衣服,都是穿退伍士兵送给他的旧军装。”居住在附近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向记者介绍起其眼中蚁均荣。

    蚁均荣的拥军故事还要从100个盘子说起。1985年的一天,驻鸿沟山的某部分队炊事员下山来到3公里外的樟林市场,在他的陶瓷店购买瓷器。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蚁均荣给战士们留下好感,后来,部队决定春节会餐,需要100个盘子,炊事员便下山到蚁均荣店里选购,当得知他们需要的盘子只使用一次,为人慷慨的蚁均荣便主动提出借给部队使用。隔年春节,部队又举行联欢宴会,炊事员再次找到蚁均荣。这次蚁均荣把100个盘子打包装好后,告诉炊事员:盘子送给战士们用,免得年年下山来借,太麻烦了。一来二往,蚁均荣与部队就熟络起来。而自此,蚁均荣每年都抽空上山看望战士。前些年,每天都可在樟林市场里看到蚁均荣的背影,他是到市场捡拾菜叶、鱼腸等回家养鸡,等鸡养大了全部送到部队去给官兵加菜。每逢“五一”、“八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蚁均荣总要给部队捎去自酿的荔枝酒、青梅酒和中药酒。十多年前,蚁均荣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每年给一个部队送一辆自行车,为战士们下山购物提供方便。“有一年,由于手头紧张,又到了慰问送自行车的时候,我就把家里的一张铁床卖了,筹出200多块买了一辆自行车送到部队去。”拥军已成了蚁均荣最坚定的新年。

    后来,蚁均荣的拥军事业越做越大,影响的人越来越广,他慰问的部队也不断增加。在他无私精神的感召下,周边群众、学校和师生加入了蚁均荣的拥军行列。东里镇老干部、溪南退管会、塔山健身队、兰宛腰鼓队、莲秀健身队等几十个单位以及澄海中学、苏北中学、韩山师范学院等十多所学校的师生都曾随蚁均荣到部队慰问演出。30年来,蚁均荣的足迹走过了21个驻扎在潮汕地区的部队单位。

    谈起自己的拥军情结,蚁均荣说,这要追溯到解放初期。当时解放军没有自己的军营,而是分散住在农村的祠堂和居民家中,蚁均荣家里当时就住了一个班的战士,他记得祖母每天给战士们做饭,母亲还经常为战士们缝补衣服,这一切对蚁钧荣的影响很深,他曾问祖母,为什么对待解放军比对待家人还好?祖母说:“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祖母朴实的回答在蚁钧荣心里系下了牢固的拥军情结。蚁均荣的一位姑母和一位亲妹妹也相继成为军嫂,家族中有九位亲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现在老了,腿脚走不动了,我就想,给自己找一个接班人。”蚁均荣说,目前,他已与溪南镇外蚁小学的一位退休老校长基本商量好了,等到他实在干不动了,就由这位校长接他的班,把拥军事业传承下去。(记者 陈洪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