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汕头日报】公益需由心,大爱更无疆

2015-01-05

    

    “鹏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除了是单位业务的‘百科全书’,他还是一颗充满爱心电量的‘蓄电池’。”说起李华鹏,大家总会竖起大拇指。确实,他是一位热心肠。在工作上,他有着一份积极向上的冲劲;在生活中,他有着一颗大爱之心。李华鹏,来自建设银行汕头澄海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及近十五载的献血经历告诉我们,公益需由心,大爱更无疆。

    一米八五的个子,憨厚的笑容,李华鹏总给人一种健康、阳光、积极的形象。“我第一次献血是因为看到新闻报道,医院因血源不足,不得已病人手术延期,当时病人生命危在旦夕……那时就萌发了献血救人的想法,并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逐步了解到参与无偿献血是利人、利己、利家、利国的公益事业。自然而然地就去参与了,而后发现其实献血没有什么可怕的,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对于自己的献血经历,李华鹏认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

    自2000年起,他坚持每年献血,一开始每次献血200毫升,而且当得知他的血型是万能“O”型血,是救人的最理想血源,他则把每次献血量提升到400毫升。截止2014年8月,他已献血15次,共计4400毫升。按照国家规定的计量方式,以每次200毫升计,达到20次(即4000毫升)就达到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的标准了。不管是否能拿到奖,在李华鹏看来,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他乐此不疲。

    血液是宝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关爱他人的博爱之心。随着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李华鹏越来越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公益是发自内心的行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在我看来公益便无从谈起。”李华鹏说道。

    “您好,请问你们还需要献血帮助吗?”2013年5月份的一天,汕头日报刊登一则白血病患者紧急需要输血,但血库中心库存不足需社会无偿献血。当李华鹏看到这一则报道,第一时间与患者家人联系确认后前往血站进行献血,但经血站工作人员核实,因李华鹏本人离上次无偿献血时间间隔还不到半年,不符合国家献血规定。虽然不能亲自为患者献出一份力量,但李华鹏并没有放弃,他通过打电话、网络等方式转发该则报道,发动周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李华鹏也意识到,对于白血病人,只有采用捐献骨髓才能有效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在献血的同时也签了同意无偿捐献骨髓的意向书,使自己的爱心之路既拓宽又深远。而当问起什么时候就不再继续献血时,李华鹏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会坚持献血,会一直坚持到法律限定年龄为止。”

    李华鹏不但是无偿献血的一名热心志愿者,他平时也热心投身福利事业。他多次参加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去社区看望和慰问孤寡老人,自发参加单位为贫困家庭募捐,为贫困山区的小学生捐赠图书……他不断以满腔热情帮助别人,急人所需。

    在热心公益事业的同时,李华鹏做到了公益和工作两不误。在李华鹏眼里,同事们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因为自己每天和同事们工作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还长,同事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每当有新业务他总是乐于首先尝试,他认为只有自己尝试了,才能得到体验,知道新业务的优缺点是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生业务的“权威”,所以每当同事们在新业务上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及时给出回答。正是这种乐于尝试的心态,让他在业务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单位结算卡,便是李华鹏想出来的“金点子”,并获得中国建设银行资金结算产品创新奖三等奖。

    2013年,由于热心公益、工作突出,李华鹏获评“建行好人”。(记者 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