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之变:重构发展内生动力
2016-04-12
治理创新推动政务环境生态环境大提升——
潮阳之变:重构发展内生动力
汕头日报记者 张明纯 陈静莹
有一种力量,正在缓慢而坚决地改变着这片土地。
阳春三月,千年古邑潮阳,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与201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再次名列全市第一的喜讯同时传来的,是贵屿环境污染综合整治24项任务全面完成,贵屿整治通过省验收。这是潮阳连续4年高踞汕头各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综合排名榜首。当人们还在寻找这个全国人口密度最大地区之一快速发展密码的时候,习惯“用结果说话”的潮阳人对5年来走过的路变得更加自觉与自信。
主动融入大特区发展格局,倡导“内外发力、争先作为”和“用潮阳人经济打造潮阳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快节奏、敢担当、抓落实——这是5年前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潮阳区第三次党代会上发出的铿锵之言,也是潮阳5年来发展之路的理念支撑。
5年间,这片土地上推行的一个个创新之举,源源不断地激活了各类生产要素和内生动力,一个个发展奇迹在这里落地生长:乡贤反哺捐建的23条市政道路焕然一新,打通了全区的交通网络;重实业、重创新成为主流,中电云信息科技园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大项目相继落户;百姓呵护母亲河的环保意识被唤醒,练江、贵屿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当好企业“保姆”重塑营商生态
尽管潮阳发展追赶的脚步很快,但2011年7月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上任伊始,面对的还是人多地少、底子薄、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区情,这是个典型的人口大区、经济小区,2010年全区人口170多万人,占汕头市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0.12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亿元,仅占汕头市的九分之一,而财政供养人员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此外,历史包袱沉重、民生事业欠账多、社会管理压力大、群众上访事件频发……
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用“快鱼吃慢鱼”的理论来形容潮阳发展之迫切。面对工作的千头万绪,陈新造认为,再造地方政务环境和营商生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件小事促成他加快了向某些职能部门“吃拿卡要”开刀的步伐。
上任数日后一次偶然机会,当时刚落户潮阳不久的广东省金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肖琴为难地向陈新造“诉苦”:几乎每个月都有多批区里的“有关部门”到企业来,多的7、8人少则2、3人,每人临走都得塞“红包”,企业为此烦不胜烦……
企业的交心话,让陈新造下定了决心——一个月后,一份《潮阳区扶持保护重点企业(项目)实施办法》应运而生。《办法》规定,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挂钩区重点企业;以“硬措施”杜绝“吃拿卡要”……陈新造自己和金叶公司挂钩,当上了他们的“保姆”和“保镖”。短短几个月里,他带着安监、环保等部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长达2公里的专用供水管接进了厂里,95亩的新厂房报批手续直接进入“绿色通道”——而“金叶”回报潮阳的,则是数年间连续追加投资达8亿多元。这个已先后在潮阳投资达20亿元以上的企业,去年完成产值8.28亿元,上缴税收近5400万元。
这些年,“善学习、快节奏、敢担当、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让潮阳机关干部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质量要求自己,焕发出“崇法尚德、和衷共济、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动力;率先设立的行政服务中心,34个窗口单位一起进驻服务大厅,面向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点点滴滴细节体现的是“服务政府”的真正内涵……
“以前都是管理部门,现在都是服务部门——潮阳政府的部门真的变了!”这是金叶公司总经理张子恒的肺腑之言,也是众多潮阳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切实转变作风、当好企业“保姆”的共同赞誉。
36亿“公益反哺”再造新潮阳
熙熙攘攘的城区中华路上商铺林立,一派繁荣。经营一家床上用品店的林老板一边招呼顾客,一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修路?我肯定开心!现在出入方便多了,生意也红火多了,当然感谢那些出钱、出力来修路的‘大头家’!”
的确,连街头巷尾的普通群众都知道,让潮阳城区交通道路焕然一新有赖于那些“大头家”。林老板所在的这条中华路全长1256米,是潮阳区的主干道,2012年由潮阳乡贤郑立平自捐自建。这一仅仅54天就顺利完成通车的道路改造项目,也成了潮阳区创新模式开展乡贤反哺工程的“开山之作”。
以中华路项目的经验和效应,潮阳区顺势推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益反哺”工程。
从2012年11月开始,潮阳区党政代表团怀揣全区的“民生项目册”奔赴珠海、深圳、广州、惠州、海南、上海、北京等地,密集走访各地潮商会,举办潮阳籍企业家座谈会。“我们来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政绩’,而是真正想为潮阳的父老乡亲做些实事!”座谈会上,陈新造感人肺腑的发言、干事创业的激情,感动了众多潮阳乡贤。每一场座谈会上,认捐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一股来源于血缘的亲情,一种对区委、区政府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让“反哺工程”的成效远远超乎预期。截至目前,全区乡贤累计认捐公益项目达590个,认捐金额达36.65亿元;其中建成项目达420个,已建成率约72%。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泰国汕头国际裕成投资集团发起筹建“潮阳潮汕名贤文化广场”,并带头认捐1亿元用于广场上的建筑物建设,这是潮阳近3年来来自侨界最大的一笔捐款;23条市政道路、潮阳博物馆、潮阳笛套音乐传承基地……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整个潮阳城区焕然一新。
结合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潮阳区去年又赋予“反哺工程”新的内涵。“让贫者不再无助”扶贫反哺活动目前已募集慈善资金和物资6325万元,对全区经摸查掌握的2804户、9987名特困人员,按每人每月发给200元生活补贴、每户每月300元粮油补贴的标准发放……
以乡情感召人心,让乡亲记得住乡愁。潮阳区为此成立区公益基金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区档案馆建立了慈善名人档案,潮阳博物馆内刻制上慈善芳名榜,铭记乡贤善举,家乡的亲情温情让热心乡贤暖心舒心。
潮阳以自己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成功路子。这种全新的执政方式,既成功化解了地方财政紧张的“眼前之急”,又通过凝聚起了海内外潮阳人共建美好家园的激情谋得“长远之功”。潮阳区“公益反哺工程”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政府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之一。
用“潮阳人经济”打造潮阳经济
与众多潮阳人在海内外纵横商海聚集无数财富不相匹配的,是潮阳的地方经济发展依然比较落后的事实。如何内外再发力,产生发展“加速度”?潮阳区委、区政府将目光投向了本土之外的力量:借乡贤反哺之力,或个人出资、或参股抱团、或牵线搭桥,这几年,先后在潮阳签约投资的项目超过600亿元。
这两年,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桂雄经常回潮阳走动,对家乡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污染治理的效果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地方营商环境让人放心。”而这一切,也坚定了“李桂雄们”回到潮阳投资发展的信心。
华侨试验区练江基地的建设,是潮阳区扩容提质的一个新战场。在潮阳区外经贸局局长黄厚杰的办公室,一幅巨型的“练江基地”效果图分外抢眼。黄厚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面朝练江出海口,总开发面积达7平方公里。不久的将来,练江江畔将矗立起一个集商贸金融、科技研发、产业园区和文化博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文化生态城。”原来,正是李桂雄“牵”来了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才与潮阳区签约合作这个计划投资200亿元的大项目。
“通过练江基地的建设,我们将迅速拉大中心城区框架,优化城市功能,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打造区域发展增长极。”对于“练江基地”,陈新造有更大的期待。
在乡贤的主导和牵引下,新恒基集团、国美集团、深圳潮商集团、深深房集团、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等纷纷到潮阳投资兴业。计划投资超过600亿元,首期投资50亿元的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及配套项目、35亿元的吉大白求恩潮阳医院(养老服务中心)、20亿元的潮尚城、20亿元的香港普济方圆生物制药机械,以及火法和湿法冶炼项目、恒宝创投园、国美物流城、迪信通数码广场和海门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相继签约或动工。潮阳区区长林定亮高兴地说,潮阳掀起了历史上投资最大、项目最多的项目建设大会战。
广大乡贤给力助力,共享振兴发展机遇,形成了加快潮阳发展的内外合力,为潮阳创造了弥足珍贵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强力治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练江治污,贵屿整治,是潮阳党政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数百万海内外潮阳人的“心头之痛”。陈新造告诉记者,每每见到一些潮阳乡贤、华侨,他们都会关切地询问练江污染和贵屿的治理进展。事实上,各级党政也都清醒地认识到,练江治理效果,对于潮阳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明知困难重重,也要背水一战。一场破釜沉舟的战斗已经打响。随着一个个硬措施的强力推进,潮阳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贵屿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刚刚通过省验收,1243户电子拆解户、218户中小型塑料造粒户组成49家公司全部进园集中生产,从根本上杜绝了家庭作坊式的拆解行为。贵屿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指标明显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百日集中专项行动”和全区河涌治理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关停印染、造纸等企业78家,整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24家;
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以及铜盂、和平、关埠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打造了城区护城河、铜盂本溪河和贵屿渡头村河涌污水快速生态处理法试点等整治亮点。通过集中“治标”、长效“治本”、突出“治涌”、融合“治江”等措施,练江水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练江基地”的建设还为治理练江污染带来了新理念。据介绍,“练江基地”于去年底正式动工,陈新造告诉记者:“项目建设必须跟练江的治理捆绑在一起。一方面引进投资者推动这上万亩土地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将土地开发后的收益用于练江的污染治理。”
目前潮阳正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坚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防止污染反弹。
日前,市委书记陈良贤带队赴潮阳区调研,要求潮阳推动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一个更新、更高的课题摆在潮阳面前。已经充分释放出发展巨大能量的潮阳区干部群众和海内外乡亲思索着、实践着……
如何乘势而上,陈新造充满信心:“加快振兴发展多重任务叠加,既是压力,也是我们展现能力、放手拼搏的大好机遇。我们绝不会因为潮阳的较快发展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为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而畏怯不前,保持定力,和衷共济,务实进取,一个振兴发展的新潮阳指日可待。”
记者感受到,一个个带着鲜明烙印的“潮阳创新”,唤醒了这片土地自身蕴藏着的追求和渴望,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自我升华的激情和动力,潮阳正磅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