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汕头市潮阳区发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令” 干群齐心 撸起袖子美化家园

2017-03-24


一年之计在于春。汕头市潮阳区委、区政府发出全面推进创文强管、练江整治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动员令后,城乡各地趁着大好春光,掀起了环境整治、美化家园的新热潮。近日,记者走近贵屿、铜盂、和平等镇,感受到干群齐心协力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和信心,亲眼目睹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风尚,体会环境福利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的自豪、幸福和期盼。

 

垃圾场变景观池

面对环境存在的短板,潮阳区出实招、下猛药予以治之。创文强管开展以来,该区深入实施“八个十”工程,组织开展“深化网格管理、整治交通乱象”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建5.8万多处、违章高脚屋302处,清理整治河沟387条共31万多米;查处交通违章行为22.36万宗,拘留违法人员223人。新建休闲公园广场39个,改造升级一批集贸市场,市政、环卫、公交等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提升。

近日,记者来到练江之畔的贵屿镇渡头村寨前池,只见宽阔的池面上清波荡漾,成群的鱼儿游出水面追逐、嬉戏,池塘四周树木林立,风景优美,铺设步道,建有水闸、防波堤等。同行的渡头村党支部书记马太昌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口池塘,但由于多年的污染,到处长满了水浮莲、杂草,垃圾堆积成山,乱搭乱建突出,池塘早已被吞噬。2015年以来,该村结合练江整治和创文强管行动,将寨前池环境整治列入议事日程,先后投入了近500万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重点整治,使该池塘终于重见天日,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建设,变成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休闲之地。

记者发现,在寨前池附近的一条小沟旁,停放着几个“集装箱”。马太昌笑着说,别小看这些“集装箱”,它是村里引进的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功能十分强大,村里近9000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靠它进行处理后变成清水流入寨前池,然后根据寨前池的水位情况开闸放水流入练江。

“村干部为群众干了一件大实事,寨前池整治后环境变美了,水很清鱼儿也多,经常有人在这边钓鱼、游玩,而且修建了防波堤更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在池塘旁边散步的马大姨高兴道。

 

日夜赶工加快环保设施建设

环保基础设施是治污的硬件之一。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中,潮阳区建成了4座污水处理厂,铜盂污水处理厂、区环保发电厂等重点环保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和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改造即将完工。累计投入4.42亿元整治河涌近700公里,启动北港河生态修复工程。

在铜盂镇草美村铜盂污水处理厂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分布各处的近百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20多台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场面热火朝天。据施工方有关负责人称,去年底以来,他们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近200工人放弃节假日休息,日夜赶工,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9成多,预计4月份将可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管网设计也已完成,审批后也将同步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铜盂地区的生活污水将实现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消除镇区内河涌水体发黑发臭问题,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壶豆村是铜盂镇凤壶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390人。看着污染严重的练江和内溪河,村民们心痛又心急。对此,壶豆村负责人黄楚豪发动村理事会和乡贤投入300多万元对被垃圾包围、臭味难闻的村前池及村里各条沟渠进行大整治。记者现场看到,村前池经清淤、砌挡篱墙、配套栏杆、交通桥、凉亭等设施后,河道宽阔、水体清澈,周边垃圾堆被清理后正在平整土地。黄楚豪告诉记者,他们还建设一座排洪排涝电排站,将有效缓解雨季村里内涝问题。下来,该村还将对村前池周边进行绿化、美化、道路硬底化,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和生态公园,建成一处供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落后村庄变身中国美丽乡村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件惠及百姓的民生德政工程。走进练江北岸旁的和平镇和舖社区,一座风景如画的富饶乡村呈现在眼前——村庄三面环水,纵横交错的村道整治有序,一条环城河蜿蜒而伸,清澈的河水与沿河的小桥,周边的绿树、广场以及富有潮汕特色的“下山虎”民居等相得益彰、生机盎然。然而,这里曾经是一个姓氏宗族矛盾、经常内涝、群众生活水平低、经济滞后的贫穷小村庄。近年来,在和舖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坚辉的带领下,把创建美丽乡村与创文强管、练江整治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宜居、文明”建设主题,先后发动乡贤捐资和集体投资8600万元,修缮、建设水利设施、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农民公园、综合市场、“三横四纵”道路、“一河二湖三桥”等民生项目150宗,使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摘下了“中国美丽乡村”的金字招牌。

“人心齐,环境好,现在每年端午节都会在练江举行龙舟赛,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事。”一位村干部说,龙舟赛不仅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还提振了乡村发展的士气。记者了解到,和舖社区今年还计划建设日处理量400吨的生活污水项目,利用之前建设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对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从而优化村民居住环境。同时,计划对256座下山虎厝进行外立面改造,注入“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当地人文素质。


汕头特区晚报 记者 刘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