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百年老字号历久弥新

2017-07-14



  坚守乡村一隅,秉承“治病救人、不计得失”祖训,

  许逢有祖传“疳积散”诊所在传承中创新——

  提起老字号,不少人心里会涌现出似曾相识的温馨感觉,老字号是一代或几代人关于故乡家园共同的记忆和情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沉淀,是散发着浓郁历史气息的名字。百载商埠的汕头,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诞生了许多遐迩闻名的“老字号”,这些富有代表性的城市印记深深刻入人们心里,成了海内外潮人魂牵梦萦的乡愁。

  在汕头,也有一些老字号,在经历了风雨沧桑、岁月洗礼后,依然默默地固守在城乡的一隅,坚守着祖辈留给他们的财富,延续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与精彩。近日,记者来到潮阳区关埠镇汽车轮渡口许逢有祖传“疳积散”诊所,听第四代传人许少葵医师讲述有关他们家族祖传“疳积散”的生动故事,感叹于许家几代人对一份事业的坚持与坚守。正是有了许家几代人的坚持与坚守,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经典“疳积散”配方才能够延续下来并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老字号才能够做精做强,历久弥新,御风飞扬。

  曾祖得秘方为乡亲治病施医

  许逢有“疳积散”第四代传人许少葵医师是潮阳区关埠镇路外乡人,一直在关埠镇行医,凭祖传秘方为乡邻解除疾患,广受好评,声誉颇高,从医至今已有30多年。他向记者介绍,许逢有祖传“疳积散”是民国初年,由其曾祖父得秘方研制而来的。曾祖父少时喜爱文学,勤奋好学,后又向亲友学习一些中草药治病知识,年长成家后就在乡间开了小药店维持生计,为乡邻看病送医。其时有位梅州籍先生叫陈钰庭,经常到潮汕一带行医,有一次陈钰庭到附近为路外乡乡亲治病,曾祖父见陈钰庭十分辛苦,就请陈先生到其小店座谈,热情招待之,两人在言谈中非常投缘,“相见恨晚”。

  此后每次陈钰庭到潮汕一带探访,经过关埠时,都会到曾祖父店小住。陈钰庭见许少葵曾祖父颇有学识,且为人诚实、好学,就把他独创的秘方“疳积散”传授给许少葵曾祖父。许少葵说,曾祖父在陈钰庭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医术,把治疗小儿疳积的秘技学到手,高超的医术加上陈钰庭传授的“疳积散”秘方,使曾祖父如虎添翼,医名在四乡六里逐渐传播开去,不少人慕名前来求医。许少葵告诉记者,曾祖父行医秉承“治病救人、不计得失”的宗旨,热忱为四乡六里的乡亲们看病医治,赢得较好声誉。

  子承父业“疳积散”后继有人

  时间风过水流,转眼若干年,第二代传人、许少葵祖父许源发遵从父亲的教诲,努力学医,刻苦钻研中医学知识,使家传医技更上一个台阶,并于1920年前后到附近小市集(井尾)开业行医,医匾为“新源号疳积散”。第三代传人、许少葵父亲许逢有同样业承先人,继往开来,解放后到关埠公社内开业行医,改医匾为“许逢有疳积散”。许少葵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公社化期间,父亲许逢有回乡加入民办诊所,继续为群众服务;后来民办诊所被纳入乡卫生站,父亲进入乡卫生站工作,继续其行医生涯。

  许少葵是第四代传人,中学毕业后跟随在乡村开业行医及在乡卫生站工作的父亲身边学医,仅学习中药配剂就潜心学了十年,掌握了炉火纯青的配药技艺。1980年,许少葵到关埠镇开业行医,1990年考取汕头市卫生局乡村医生资格证,2004年考取广东省驻店药师资格证,秉承家传,继续将老字号做精做强,发展创新。

  第五代传人是许少葵的儿子许卓凡,毕业于湛江中医学校,毕业后继续进修中医药,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现在和父亲许少葵一起在诊室工作。周围的乡亲不少人十分信服许卓凡,有什么发烧头疼、肠胃不适的,都会找到许卓凡,抓上几包中药,回家一吃就感觉整个人变得舒服多了。由于现在交通方便,汕头、潮州、揭阳、梅州,甚至其它省份的患者经人介绍都慕名前来求医。

  乐善好施精神代代相传

  许少葵介绍,其祖传疳积散为几种中医方药,由于药物精细遵古法制,治疗由脾胃疾病、寄生虫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如急、慢性腹泻、腹痛、厌食、脾虚肿胀、面黄肌瘦、 磨牙咬甲、好食异物、眨眼雀盲、白膜遮睛、诸虫等有独特功效,为病患者解除疾患,赢得不少赞誉。

  许逢有“疳积散”至今已走过百年历史,多年来,许家人秉承“治病救人、不计得失”的祖训,即使是在经济较为拮据的年代,对一些穷苦病人仍然施医赠药,不计得失,在缺医少药时期给了不少贫苦病人十分关键的帮助,路外许逢有“疳积散”的声名在榕江两岸周围数十里颇负盛名。

  许少葵回忆,在经济相当困难的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交通不方便,一些外乡或更远地方前来看病的病人常常天还没亮就动身上路,往往顾不上吃早餐,总是饿着肚子就赶到诊所看病。母亲每天一大早都会煮上满满一大锅稀饭,等到病人看完病,就招呼他们喝上几口稀饭,填一填肌肠辘辘的肚子,病人们对此都十分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民国初年创立的老字号,后继有人,如今在第四代、第五代传人的不懈努力下,得以传承创新,重现当年盛景,并更加发扬光大。而“治病救人、不计得失”的祖训,让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愈加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汕头日报记者 吴小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