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英雄永远被铭记
2017-08-06
|
||||||
有一个日子,在炮火硝烟中诞生。它激荡着英雄艇的英雄们,成为他们生命里的珍藏。 每年的8月6日,总有这样一群人,默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南中国海滨的汕头汇聚而来——为了一段难忘的历史,为了值得永远铭记的人们,更为了坚守不变的信仰。 随着新中国最大海战“八六海战”而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麦贤得,一直深情地把“八六海战”纪念日视为自己的再生之日。每年的这一天,他总要和自己的战友们聚在一起,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畅叙难忘生死情谊。 今年“八六海战”纪念日的前夕,适逢麦贤得刚刚获颁“八一勋章”载誉归来,记者走进这位战斗英雄的家中,走近这位“钢铁战士”的传奇人生。 ▌钢铁战士 年仅19岁的麦贤得在头部中弹、脑浆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况下,坚持战斗长达3个小时 1965年8月6日,南海海域爆发了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海战,人民海军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小艇打大艇”的辉煌战例。在这场战斗中,年仅19岁的麦贤得在头部中弹、脑浆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况下,坚持战斗长达3个小时,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 日前的新华社报道里,重现了麦贤得当年的英勇一刻: “1965年8月6日凌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隆隆炮声响彻海天,我人民海军护卫艇群正集中火力攻击来犯国民党军小型猎潜舰“章江”号,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正式打响。 战斗中,参战611艇后左主机突然意外停车,艇上机电兵麦贤得立即跑去帮助启动机器。就在此时,敌人的2颗炮弹打进机舱,一发落在前机舱,另一发落在后机舱。巨响过后,正在机舱的麦贤得顿时觉得头部一阵剧痛,一块高温弹片打进他右前额、一直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顿时失去知觉,感到天旋地转,全身无力地倒了下去…… 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经过简单包扎的麦贤得又以惊人的毅力站了起来,但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因为鲜血和脑浆已粘住了他的眼角睫毛。此时,麦贤得依稀觉得前机舱的轰鸣声似乎减弱了,心里判断:很可能是前机舱的机器也被炮弹打坏了。他一步一步摸索走向前机舱,跌倒了就爬,过舱洞就钻。就这样,他在黑暗中坚强地回到了自己的战位。 麦贤得一颗颗螺丝、一个个阀门、一条条管道地检查。最后,他在几十条管路、数千颗螺丝里,检查出一颗拇指大小、被震松的油阀螺丝。麦贤得用扳手将螺丝拧紧,并用身子顶住移位的波箱、用双手狠狠压住杠杆,使损坏的推进器复原,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战斗胜利了,麦贤得却倒下了。” 2017年7月28日,北京八一大楼,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10名英雄颁授首批“八一勋章”和证书。 这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充分体现了对英模典型的崇高敬意和高度褒奖。 排在第一个的正是麦贤得。这位七旬老人穿着雪白的海军常服,端端正正坐在轮椅上,被缓缓推向前去,接受习近平主席颁授的“八一勋章”,自豪的神情写满英雄的脸庞。 ▌不忘英雄 “荣誉属于我们的战斗集体!这次对我的授勋,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八六海战’战斗集体的肯定。” 刚刚从北京赶回汕头筹划一年一度“八六海战”纪念活动的麦贤得,向记者谈起受勋的那一刻,依然难掩激动之情。“荣誉属于我们的战斗集体!这次对我的授勋,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八六海战’战斗集体的肯定。” 进入麦家大门,左侧整整一面墙上,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接见麦贤得的历史照片。照片中那位相貌清秀、神色坚毅的年轻战士形象,曾经深深镌刻在一代国人的脑海里。 昔日的战斗英雄,如今已不再是墙上那个年轻战士形象。但,眼前这位年过七旬的瘦高老人,神态温和,行路端正,自如挥毫泼墨书写毛笔字,自如冲泡功夫茶待客,只有那浓长的眉毛,随着他的讲述时而紧蹙、时而张扬,依然是生动表情的鲜活注脚。 英雄的妻子李玉枝,已与麦贤得风雨同舟近45载。她对记者说,这几天心里一直暖暖的,特别喜欢追问老麦讲述颁奖现场的各种细节,尤其是听老麦说到习总书记跟他嘘寒问暖,问候身体、问候家庭的细节,更是感动得热泪滚滚!她动情地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关怀着老麦,部队和地方政府一直关心着老麦,许许多多来自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同志们也一直把老麦记在心里,我们特别感恩! 摆在麦贤得书桌上的,是整整齐齐的一叠群众来信。麦贤得拿起最上面的一封,“这封信刚刚收到,是黑龙江一位年轻人的信”。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有祝愿麦贤得保重身体的,有心潮澎湃向英雄致敬的,更多的是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前去讲课,讲讲老一辈革命战士为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的英雄事迹。 近日,广州团市委还向全市团员、青少年发出倡议:向麦贤得学习,以英雄精神为动力,以英雄事迹为榜样,学习英雄忠诚于党、牢记宗旨、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学习英雄心系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本色。 ▌永远的兵 作为一个“兵”,当年那场战斗的硝烟,依然在他的言谈中时时弥漫 红百合花静静盛开,映衬着“春华秋实”的牌匾。这是一个安详幸福之家,更是一个“军味、兵味”浓浓之家。麦贤得的书房里,墙上就是他自书的“强军富国”横幅。家人的一张张照片里,更是赫然可见的“军人之家”。 当了43年的海军,又一直住在海军大院内,麦贤得对大海一往情深。他为两个孩子起的名字都带着“海”字,儿子麦海彬、女儿麦海珊。 当年,望着长大成人的海彬、海珊兄妹,麦贤得和李玉枝反复商量,毅然做出决定,让两个孩子报考军校。“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已经够多的了,我们有义务把孩子交给部队、献给国家。”这是麦贤得夫妻的心里话。 麦海彬的军旅生涯从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起步,麦海珊进入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一对儿女双双立过三等功。麦海彬的妻子也在海军服役,海彬2005年转业到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他的妻子在正团级满4年后转业。 麦海珊随医院从海军转到联勤部门后,“我们希望海珊继续留在部队。前几年海珊都被列入转业名单,但部队领导考虑到我俩的想法,就没批准海珊转业。”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江山代代传!”交谈中,麦贤得反复强调。作为一个“兵”,当年那场战斗的硝烟,依然在他的言谈中时时弥漫。每年的8月6日,和战友们举办完纪念活动后,麦贤得都会到汕头烈士陵园,祭奠那些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战友英烈们。 又是一年的8月6日。 今天,当年“先锋艇”指挥官、87岁的参谋长王云鑑来了,当年558艇艇长、78岁的戴寿怀来了,当年611艇的老班长黄汝省来了,给麦贤得包扎脑部伤口的陈文乙来了,79岁的陈日利也来了……英雄们欢聚一堂,分享党和国家对麦贤得的关怀,回忆“八六海战”的硝烟炮火,感恩和平时代的幸福生活。 人民崇敬英雄,时代呼唤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句响亮的话语将永远响彻在共和国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