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回收破解“垃圾围城” 汕头市金平区启动我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
2017-08-27
|
|||
汕头日报讯 (记者李扬摄影报道)近日,不少住在龙眼园南区的居民发现,社区里出现了一座蓝色的“小房子”——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小房子”就会自动开门,投入垃圾杂物后系统还会返还低碳币,可兑换礼物、网上商城购物、提现……这座新奇的“小房子”正是金平区率先在我市引进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据悉,目前该系统已在龙眼园南区、龙眼小学、金墩园、海滨大厦、百合社区等五个区域和单位试点运行,成为有效破解“垃圾围城”、巩固创文成果的有益尝试。 据了解,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作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手段,全国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前行与探索。从2000年开始在部分城市试行垃圾分类以来,总体效果并不明显。起初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很高,但垃圾车把分好类的垃圾又混放在一起运走。因此,前端分类投放准确率较低,制约了后端分类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反过来,后端处理设施不到位和低效率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这便是目前垃圾分类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为有效促进和保证垃圾分类的实行,金平区近日正式引进了由深圳市粤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物联网+社区智能垃圾回收房”系统平台,市民只需把垃圾分类包装好,用手机APP扫一扫二维码或使用智能“低碳卡”打开智能桶,将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会自动称重,并将垃圾重量和类别计算金额转入居民账户中。 记者了解到,智能分类回收设备包括玻璃、金属、塑料、纸类、有害、织物、厨余7种分类回收桶,可以按分类要求自由组合成回收房,也可分开独立摆放,且各组桶都自带满溢报警功能。当环卫工人接到满溢报警提示后,可第一时间到达指定现场,回收已分好类的各种垃圾,并采用小车转大车的方式,将分好类的垃圾运送到指定回收场地,等待后续处理。 金平区环卫局局长汤隆泽告诉记者,智能垃圾回收设备进驻社区,可更好地帮助居民轻松实现垃圾分类,其中厨余垃圾还能通过设备后台制作成有机肥,实现绿色回收,循环利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据悉,下来金平区将组织试点区域的街道、社区干部上门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动员居民、用户申办智能卡,向每户免费发放垃圾袋和小垃圾桶,使“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群众的共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更加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