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集思广益推进区域文化中心建设 | 汕头市文广新局召开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

2018-06-28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刚刚结束的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方利旭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汕头被省委赋予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必须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科教文卫中心,以带动汕潮揭城市群整体跃升。6月26日上午,汕头市文广新局召集相关科室及市直文化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座谈会,重点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打造区域文化展示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区域文化人才中心,展开研讨交流。与会人员积极建言,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不回避短板、不讳言差距,在查摆问题的同时也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发展目标与实施路线、建议。


微信图片_20180628113846.bmp


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加强潮剧精品创作


虽说广东潮剧院是潮汕潮剧院团的代表,但座谈会一开始,广东潮剧院院长蔡少铭即直面我市潮剧传承发展中存在的“跟省内和省外的大剧种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与潮汕地区其他潮剧院团相比我们的表演优势正在缩小”这一问题,表示我市在潮剧艺术传承和对外交流上虽有一定成绩,但对标区域文化中心建设要求,“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扩大在潮剧剧种中的优势,努力缩小与粤剧等大剧种的距离”。他建议通过打造潮剧精品力作,推动潮剧“走出去”打响潮剧艺术品牌,培养一批优秀潮剧艺术人才等方式,争取用3到5年时间,将广东潮剧院打造成潮剧剧种的传承中心、创作中心、研究资料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


“汕头有特色的文化,主要是传统文化。”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校长林锦杭在研讨中提出要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力度,包括举办一些文化研讨活动加强本地宣传、争取利用参加国乐大赛、上央视等形式加强国内宣传,以及举办潮剧节等国际间的大型活动加强海外交流;另一方面,林锦杭认为,地方文化人才要靠我们自己培养,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作为学校来说,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新专业,加大基础性人才的培养;二是确保教学质量,先保质量,再谈规模。再者,要加大精品创作力度,通过整理一批教材,创作一批精品节目,强化对潮汕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和推介。


发挥文化场馆作用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场馆是市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座谈会上,我市几大文化场馆负责人也结合自身工作交流剖析发展瓶颈,探讨工作思路。就如何推动区域文化中心建设,市图书馆馆长郑良光建议通过帮助区县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制建设;升级“一证通”系统,打造全市图书“通借通还”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自动分拣系统,提升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市博物馆馆长何卫毛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重点解决“上等级问题”,力争从国家三级馆向国家二级馆迈进。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陈明孝在提出5年工作计划时也表示要深入研究地方革命史,围绕“红色基因”打造一系列活动,将红色展馆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党建教育中心等红色文化宣传展示中心,以提高文化展馆的公共服务效能。


明确定位创设载体扩大辐射力影响力


座谈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黄煜生提出,要明确“区域文化中心”的目标定位,按照“全省前列、粤东第一”的总体要求来谋划各项工作的发展,尽快研究制定打造“区域文化中心”的行动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要求、落实责任、推动落实。要打开思路,创新载体、工作平台和活动形式,扩大对周边地区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对此,各相关科室也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不少意见与建议。针对我市打造区域文化展示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提出“三路径”,即到高水平的平台上展示、到群众中去展示、到海外去展示。关于文物收集整理方面,建议建立粤东考古工作站,集中进行文物考古研究和专项资料整理。公共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建议各文化单位加快融入“汕头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集聚各文化场馆数字化资源,升级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从线下到线上拓展。


据了解,关于推进区域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市文广新局将在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出台《打造区域文化中心行动方案》。


来源:汕头plus

汕头报业全媒体记者:刘佳纯

编辑:许嘉嘉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