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厝围沟终于“水清岸绿”了 | 龙湖区综合施策打造城乡水环境
2019-10-13
金秋时节,正是休闲赏景的最佳时机。家住万豪南湾小区的陈小姐欣喜地发现,小区旁边那条原先经过都要捂着鼻子走的黄厝围沟,如今河里清流潺潺、岸边绿意盎然,“太好了!终于可以在自家楼下散步健身了!”
发出同样感概的还有龙祥街道周厝塭的纪伯。想想以前门口的黄厝围沟黑臭脏乱,再看看现在走出家门便有水、有桥、有亭,纪伯连连点赞:“现在我们乡里的景色决不比城里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龙湖区把创文提质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行河长制、攻坚黑臭水体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沟渠水体综合整治、强化常态管理和督查考核,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城乡水环境,让群众感受到水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
基建提速:黄厝围沟顺利实现通水
黄厝围排沟位于我市城区东部,自北向南通过黄厝围沟泵闸出海,具有灌溉、防洪、防涝、排水等水利综合功能,承担龙湖区珠池、新津、龙祥3个街道约6万人口以及汕头火车站和新津工业区等市区东片的排涝。
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沟,农民种养和禽畜废弃物也向沟渠倾倒,致使沟渠严重淤积,水体发黑、水质恶臭,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
打好黄厝围沟水环境整治硬仗,呼应的是广大群众切实改善身边水环境的意愿和心声,着眼的是生态环境的质的提升。据悉,整治项目工程概算投资超2亿元,整治渠道长度10.178公里,其中,引水渠长2.07公里、黄厝围沟长7.628公里、其它支渠总长0.48公里。同时,项目通过引水渠改建、黄厝围沟渠段截污集污排污、河道整治及两侧绿化景观等工程,提高水质质量及美化周边环境,修复河道水利生态环境。
项目启动后,龙湖区克服项目沿线清拆量大、地下管线复杂、施工导流困难等问题,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全力以赴推进建设。近日,项目渠体整治、截污工程基本完成,顺利实现全线截污、渠体通水。
另一在建项目龟桥北排渠渠体整治、截污工程也基本完成,上游年丰关灌渠整治正全速推进,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整治增效:全力推进沟渠水体综合整治
目前,龙湖区共有黑臭水体整治项目12宗,包括黄厝围沟、龟桥北排渠,红坟关线、上溪仔沟等,总长约44.09公里。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龙湖区制订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治理建设内容和完成的时间节点,细化区直部门和各街道的职责和任务,在整治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全力推进整治工作。
同时,开展东墩沟上游河涌的清淤疏浚、封堵西片电排站的排水口,实施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开展“五清”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有效整治河道漂浮物、河道垃圾,沿河沿沟的违搭建物也得到清理。
河长发威:强化常态管理和督查考核
守住水清岸绿,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为进一步强化河道管理,龙湖区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各街道相应出台本级工作方案,全面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河长体系,共落实河长 151名,实现全覆盖。
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长”、“一河一台账”、“一河一评估”,龙湖区还相继制订出台考核办法、工作督查、河长巡查等7项工作制度,各街道(镇)同步制定出台考核办法、会议制度、督查制度、巡查制度等4项配套工作制度,构建常态管理机制和督查考核制度。
同时,龙湖区把各级贯彻落实河长制情况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区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区水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的摸查和清理,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区河长办定期对各街道开展督导检查活动,对发现问题和工作滞后的单位下发督办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督办,巩固整治成果。
来源:汕头plus客户端
汕头报业全媒体记者:翁夏
通讯员:杨坤标
编辑:陈乐芃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