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艳的花朵因阳光而愈发斑斓,静好的岁月因守护而更加温暖。没有成熟的面庞,但眉目依然坚毅;没有老道的经验,但激情仍旧满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毫无畏惧,奔赴一线,用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他们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志愿之花的美丽和绚烂。不敢外出买菜,无法出门看病,心理焦虑无人倾诉……疫情发生以来,不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遇到了困难。为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安全、安心地度过疫情防控期,一名头发短短、身形瘦瘦的“女汉子”挺身而出,为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务,筑起一道温暖防线。
大家口中的“女汉子”名叫柳琼香,是汕头市龙湖区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的呼叫班长、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个人提名奖获得者、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她所在的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全年无休服务着13500多名75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自大年三十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柳琼香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立即全身心投入到长者疫情防控工作中。“张伯伯,您不要着急,我来想办法帮您解决。”2月2日晚上,柳琼香接到家住绿茵庄张伯的来电求助后,轻声细语地安抚着老人的情绪。电话里,90岁的张伯说自己可能着凉感冒了,有微微咳嗽,话语间透露着紧张和不安。在这特殊时期,老人担心交叉感染,不敢到医院进行问诊,可在家中也不知该吃什么药,十分无助。获悉情况后,柳琼香细心询问了老人的接触史及病史,随后又立即联系医生为老人远程诊病。确诊老人为普通感冒后,柳琼香松了一口气。一个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医生根据老人的病情开出药方,可是老人不敢出门,那谁能买药送上门呢?这时,柳琼香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个任务,随手拿起一件外套,一头钻进寒冷的夜,根据医嘱买回相应药物,并连夜送到张伯家中。来到老人家中,柳琼香细心为老人测量了体温,并用冻僵的手在纸上写下服药时间、次数及份量,反复叮嘱老人要注意保暖、按时吃药。看到老人状态稳定,柳琼香才安心离开。“战疫”的日子里,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柳琼香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她深知“疫情在前,责任在肩”。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柳琼香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冲锋在基层防控的“疫”线上,彰显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战胜疫情那天一定会很快到来!”柳琼香说。“书记,我明天回汕头,参加应急值班!”这条简短而有力的信息发自共青团龙湖区委的金融挂职干部杨超。除夕夜,杨超前脚刚踏进江西老家的家门,后脚就收到汕头启动抗疫应急响应的消息。面对疫情,杨超二话不说,主动请缨千里驰援,大年初一开车载着怀孕不到四个月的妻子,赶回汕头参与龙湖区抗疫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开启了一个多月连轴转的工作状态。
到岗后,杨超火线组建了龙湖区青年抗疫突击队并担任队长,迅速参与到高速路口、村居各测温点的志愿服务中。面对一线抗疫人员紧缺的现状,杨超借助网络平台,发起“我是行动者”线下志愿者招募,短短两天时间招募超百名青年志愿者。截至目前,杨超带领各街道团干招募线下志愿者超过1500人,投入到10个街道97个社区319个服务点进行人员排查工作,累计排查人员超过15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社区服务点压力,广受好评。线下发力,线上接力。作为龙湖区青年志愿工作负责人,杨超了解到很多青年朋友胸怀一腔“抗疫热血”,于是他发起“我是行动者”之线上志愿者召集令,号召广大青年通过网络以不同形式为“抗疫”发声,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舆论。一时间,原创防疫顺口溜、抗疫散文诗、朗诵、绘画等,形成强大的青年凝聚力,有力鼓舞了青少年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云助力”疫情防控。活动发布以来,累计招募线上志愿者超过160人,收到各类抗疫作品100多篇。每一篇作品杨超都参与指导、亲自审核,经精心挑选编辑后逐一发布,“龙湖青年”公众号深夜闪动的更新提示,便是他利用吃饭、休息时间完成的工作。除此之外,作为龙湖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工作联系人,杨超主动在广东共青团公众号公开个人手机号码,开通“龙湖青年”微信号并保持24小时在线,为返汕人员进行抗疫政策解答,同时利用金融专业知识为企业及个人提供龙湖区复工复产优惠政策解读。自1月31日以来,杨超接听来自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10多个省份多名返汕人员电话咨询,解答返汕疑惑,成为返汕人员的贴心“引路人”,也被外来务工人员亲切地称为“永不掉线的移动指南”。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但杨超却以赤子之心投入到汕头的抗疫工作中。虽是一名金融挂职干部,但他仍以青年主人翁之姿成为龙湖青年群体抗疫的响应人、号召者、领头羊,在疫情阻击战中挥洒青春汗水,诠释新汕头人的青春风采。
他不是医者,却救危难于生死;他不是先锋,仍守万家于平安。他是潮南区胪岗镇党政办主任兼镇防疫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郑钦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郑钦亮时刻践行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镇防疫工作添加助力,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党政办主任,这一特殊的岗位给郑钦亮带来了太多不一般的经历。大年三十这一天,尽管值班人员在岗在位,郑钦亮仍旧在办公桌前坚守到最后一刻,直到家人再三催促才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吃到一半,郑钦亮就收到防控疫情的紧急通知,匆匆放下饭碗,便就地“移动办公”,投入到工作中。大年初一坚守至今,郑钦亮几乎24小时在岗位上连轴转,平均每天的休息时间不到5小时,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如果不说,很难想象这是2个星期前才刚刚结婚的新晋丈夫。身边同事调侃他“为‘疫’灭亲”,同在一个单位的妻子也只能无奈地打趣“感觉结了个假婚”,郑钦亮却总是笑笑说:“虽然辛苦,但疫情一线的同志更辛苦,居其位谋其职,我要为他们守好这个大后方。”疫情发生以来,郑钦亮主动参战,担任镇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参与制定全镇指挥部工作方案。一天当中,除了吃饭休息,郑钦亮不是在处理公务,就是在汇报工作。文件通知再多,他都第一时间研究分析,精准提出拟办意见;工作数据再杂,他都加班加点与工作人员碰头捋顺;熬夜再晚,他都坚持做好会议记录和工作总结,只为了在领导统筹工作时提供最新的政策依据、真实的数据支撑和工作汇报。大到开会贯彻部署,小到规范表格填报,郑钦亮都兢兢业业,当好“参谋官”,用自己的方式为全镇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综合协调组就是全镇防疫工作的“110指挥中心”,来自上级各个部门的紧急通知、来自镇指挥部其他小组的工作进展、来自全镇各个村居的报表材料,都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汇集。“带好一帮人,干好每件事”,每天几十个通知、上百份表格,都通过郑钦亮及其带领的队伍,随时接收随时传达。郑钦亮说,时时刻刻关注手机微信消息已经成了自己的本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对这名忙碌的“通讯员”来说,每天打上百通电话是家常便饭,只要上级有最新指示,他就会第一时间传达,只为让领导班子、一线防疫人员都第一时间了解到防控的最新方向。身处指挥中心,无论是全镇性的工作安排,还是表格内的数据校对,郑钦亮都毫不含糊,一一把关。郑钦亮还是防疫前线可靠的“后勤兵”。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口罩、体温计、酒精都成了“紧俏货”,郑钦亮就跟负责总务的同事一起,想方设法寻找医疗物资购买渠道,努力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物资配备。买不到75%的医用酒精,郑钦亮就想办法买空瓶子和95%的酒精来配比,以确保工作人员人手一瓶;机关大院设置的体温检测点缺少体温计,他就拿出自己购买的电子体温计来用;缺少防护手段,他就买来紫外线杀菌灯供各部门轮流使用……在机关大院,食堂餐桌上热乎乎的饭菜,楼道里弥漫着的消毒水气味,紧张繁忙而又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处处都留下他奉献的痕迹。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有人愿意舍小家顾大家,在看得到、看不到的每一处战役角落负重前行。正是有郑钦亮这样的人坚守后方,那些身处抗“疫”一线的人才能安心前行,奋力拼搏,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来源:汕头plus客户端
汕头报业全媒体记者:翁夏、杨舒佳
编辑:李雅斓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