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市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怡凰传承剧目《荔镜记》 古老潮剧戏以人传历久弥新
2020-05-06
传承复排潮剧经典剧目《荔镜记》。
张怡凰为青年演员作示范。
今年3月23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持续向好的号角声中,广东潮剧院开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以传承有序复工复产,在复排潮剧《苏六娘》《荔镜记》《八宝与狄青》和传统折子戏《铁弓缘》《芦林会》《刺梁骥》等剧目中,《荔镜记》最早进行复排传承,由市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怡凰、林初发担任传承老师,两个月来,剧院青年演员参加学习,古老潮剧与新生一代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记者来到广东潮剧院排练厅实地探访。
经典剧目内涵丰富
“作为传承老师,两个月来,我们手把手传授潮剧经典剧目《荔镜记》的每一个细节、动作、眼神,以及每一句唱词、每一句道白,一丝不苟亲身示范,细致讲解。”4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广东潮剧院二团排练厅,8名青年演员正在市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怡凰、林初发和复排导演李祥光的指导下认真排练,在排练现场,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张怡凰在排练间隙接受记者采访。
国家一级演员张怡凰为潮剧著名旦行演员,14岁考入汕头戏曲学校习闺门旦行当,1989年毕业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一团,2007年,张怡凰凭借《东吴郡主》中饰孙尚香,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填补了潮剧女演员在梅花奖的空白,《玉堂春》中的玉堂春、《雅娘》中的雅娘、《春草闯堂》中的春草等,戏路宽广的她扮演很多角色,已深入人心,以细腻、圆润、委婉动人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技艺,展现了潮剧这一古老剧种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潮剧《荔镜记》跨越过半个世纪,已成为潮剧一颗永不褪色的明珠,该剧带有鲜明的叛逆封建礼教色彩,讴歌男女自由婚姻,打破封建社会习俗的男女婚姻安排,全剧具有浓郁的文化地方特色,据悉,剧中的《观灯》《藏书》《留伞》《订约》被作为戏校的教材剧目薪火相传,使潮剧之花开得热烈奔放。
“传承经典必须保持原汁原味,只有手把手言传身教,细心示范,才能保证传承‘不走样’。”张怡凰说,潮剧经典剧目《荔镜记》时长2个多小时,共有七场戏和尾声,属于一部大戏,该剧做工严谨细致,剧中五娘是闺门旦、陈三是小生、益春是花旦,是潮剧文戏唱做难度较大的剧目,包含丰富潮汕文化信息和艺术内容。
甘为人梯“白纸”绘蓝图
在本次传承学习排练现场,共有3位“陈三”、三位“五娘”和两位“益春”,由于是三组学员,所以传承老师分别要一一进行指导,因此就要花三倍的时间和气力进行指导,再加上本次学习的演员都是剧团的青年演员,有些只是剧团的学员,没有担纲过舞台角色,“就像一张张白纸,根本没有舞台经验,因而只能从一招一式细心进行指导教学。”张怡凰笑称,她们两位传承老师是在白纸上描绘蓝图。
一开始,张怡凰教学员进行眼神训练,她把当时在学校学到的一套训练方法传授给学员,每个动作从律动到点送,从起始到终止,一招一式都要手把手无数次进行示范、动作解剖,甚至动作的意图都一一解析,特别是动作配合身段、眼神、情绪,包括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等。“行当为人物服务,程式不能‘程式化’。”张怡凰说,演员应以修养塑造人物。
作为传承老师,张怡凰身体力行,甘为人梯,亲身示范,她认为,潮剧的发展非常需要注入优良的新鲜血液,传承更需要年轻一代的接班人。“我把舞台经验包括演戏的‘窍门’,都毫无保留传授给学员,如果年轻演员基础扎实,苗子正,路子正,对她们今后的发展成长会起到很大作用。”令张怡凰欣慰的是,学员们都认为能得到一线名师指点,机会非常难得,同时感到非常幸运,因此更加努力投入学习,进步非常明显。在平时,学员偶尔忘记复习要点,张怡凰也会对学员进行严厉批评,然而大家非常理解,老师要求严格是为了让她们学得更好,如今,学员的表演相比刚开始学习的状态,状态截然不同。
跨越65载薪火相传
据记载,《荔镜记》是潮剧最古老的传统剧目之一,从首演至今已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5载,对于潮剧发展来说,这部戏有着特殊的意义,深受海内外潮剧观众的喜爱,为此,广东潮剧院也从未停止过对《荔镜记》的传承与发展。如今,潮剧经典剧目《荔镜记》由年轻一代演员演绎,让古老剧目与新生代演员、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加上名师指点,舞台演绎让观众眼前一亮,看起来比较有新鲜感,营造出惟妙惟肖的舞台亮丽效果。
“文戏武做,在舞台上怎样调动观众情绪,让文戏不至于沉闷,所以在身段、动作上,我设计了一些新的元素,让古老潮剧与年青一代互相碰撞,让观众看起来比较舒服新鲜。”张怡凰表示,她非常珍惜这次有完整的时间为学员传承剧目,作为市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责无旁贷。
戏以人传,潮剧《荔镜记》能够薪火相传,离不开潮剧艺术家不忘初心、不负使命、言传身教地把戏传授给新一代演员,一代代潮剧人在潮剧舞台大放异彩。正因如此,《荔镜记》走过沧桑巨变的65年而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