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打通堵点 提升城市品质 外马路昨全线贯通,以海关钟楼为起点的历史文化轴线再现

2020-05-13

1.png

本报讯 (记者郭丹摄影报道)打通断头路,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不仅是得民心利民生的实事工程,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12日,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外马路(商平路—海滨路)道路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道路已试通车。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海关钟楼)西侧的外马路打通后,重新恢复外马路与海滨路的贯通格局,恢复了以海关关史陈列馆为起点的历史文化轴线。而经过展馆周边品质全面提升,铺设石板的道路也成为海关关史陈列馆广场的延伸。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改造项目现场看到,道路为双向四车道,车辆畅通无阻,步道和道路,以及海关钟楼的出入口都铺设了石板,与海关钟楼的建筑风格十分和谐。据金平区住建局副局长吕泽辉介绍,汕头老海关与外马路是汕头开埠以来一直延续的城市要素,百年以来,外马路串联了小公园、老邮局、汕头老海关(现海关关史陈列馆)等一系列重要历史街区与文化建筑资源,本次外马路(商平路至海滨路)道路改造及配套工程通过外马路以及海关关史陈列馆周边品质全面提升,重新恢复外马路与海滨路的贯通格局,恢复了以海关关史陈列馆为起点的历史文化轴线,使马路成为海关关史陈列馆广场的延伸。道路全长约124.6米,宽26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4.5米。项目改造包括道路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内容。改造后海关钟楼门牌号为外马路1号。

  吕泽辉表示,海关关史陈列馆原只有一个入口隐藏在海关西侧的一处坡道尽头,难以发现及展示。本次海关关史陈列馆周边景观提升工程借助外马路拉通的契机,将隐蔽入口及单一通道变成三面通达,更好全面的展示海关关史陈列馆的历史风貌。步道上还设置了座椅,方便市民休憩,同时这些石椅还承担着防涝挡水的功能。

  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海关钟楼)位于潮海关旧址,1921年建成,2008年10月原貌修复后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标志性建筑,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也是汕头老城区保存完整的民国建筑。她承载了汕头这座滨海城市开埠以来的繁荣记忆。海关钟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汕头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海关关史陈列馆西侧的外马路打通后,将商平路和海滨路连接起来,整体项目的改造在文物氛围的营造和景观提升方面,考虑了与海关关史陈列馆的和谐统一,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汕头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

  对于政府在实施项目改造时,优先考虑对海关钟楼历史文物的保护,汕头海关办公室陈列馆管理科科长卢骠表示:“这次外马路连通海滨路的改造工程的实施,我们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还有承建单位金平区住建局的努力。这一次项目建设,对于如何融入海关钟楼的风格,打通交通的便利性,我们与金平区住建局进行多方的沟通,不断优化方案。例如改造外马路时,有涉及到消防通道的畅通、防水工程的建设,确保这栋楼在台风雨季来时得到保护。我们对这次改造很满意。对于提升钟楼周边的环境,交通的便利得到很大的改善。”

  随着汕头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对老城区文物建筑和历史场馆的全面规划设计和保育活化,区域性历史文化氛围日渐浓烈,近年来,海关关史陈列馆作为小公园开埠区旅游路线“打卡点”备受关注。关史陈列馆把创新活动形式和丰富主题内涵贯穿到各个不同参观研学活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作用更加凸显,参观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19年接待观众约3万人次。“此次工程改造后,海关钟楼与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馆、老邮电局几个场馆融合在一起,成为小公园开埠区文化亮点,大大提高市民游客参观的便利性。相信在政府的保护下,海关钟楼将焕发新的光彩,汕头的文化氛围也会越来越好。”卢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