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冲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汕头多措并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2020-06-05
鮀城初夏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成群的鸟儿飞过汕头无尽的蓝天,留下展翅飞舞的声音;市民群众来到公园绿地,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正如此时田里吮吸着自然甘霖的稻苗……人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下这夏日之美。
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帮助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污染行业整治为重点,切实优化环保调控,深化治污减排,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法治,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幅绿意盎然的锦绣画卷在人们面前铺展开来。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的大考之年。党的十九大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上升。然而,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一步一脚印,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防控疫情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齐抓共进,重点加强对我市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强化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切实保障我市生态环境安全。数据表明,2020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优良,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特征指标均达标。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Ⅴ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市将深入推进练江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铺开“四洗”工作,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生态环境提升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治差水保好水 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
国家采测分离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练江海门湾桥闸断面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指标浓度均值为32mg/L、3.04mg/L和0.218mg/L,分别同比2018年下降8.57%、32.14%和64.95%。第四季度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反映出我市练江水质的持续向好,同时,也见证我市在水污染治理中战天斗地的努力和成果的来之不易。近年来,我市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打好碧水攻坚战,实现了从往昔黑臭令人“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到如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产业升级、幸福共治”的蝶变。
练江综合整治取得重大进展。截至今年5月底,13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已全部通水运行,配套管网建成905.2公里。潮南纺织印染园区基本建成,潮阳纺织印染园区企业建设加快推进。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和二期均已建成;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已建成运行,二期计划2020年10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开展练江流域“五清”专项行动,完成排污口整治23198个,已整治接入污水管网的排污口21318个;清淤河道沟渠1998.3公里;清理违规构建物18.1万平方米;清理漂浮物88.06万吨;清理河湖障碍物1978处。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65家,升级改造1268家,搬迁60家。
梅溪河升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流域内黑臭水体和截污工程建设,强化重点河道及支流整治,建成21处一体化应急处理设施。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强力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截至2020年5月18日,流域内共清查“散乱污”企业740家,已关停取缔406家,落实升级改造325家;清理拆除非法养殖场(户)66家,养殖栏舍约5.573万平方米,有效减少工业和农业污染入河。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显著。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拆除违法建筑34万平方米,取缔关闭一批工业企业、旅游餐饮、排污口。全市185个地级和3宗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100%。2020年,以“万人千吨”水源地为重点,组织开展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和专项排查工作,并按要求进行清理整治。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多点发力。编制汕头内海湾整治修复方案,推进汕头内海湾整治修复。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整治工作,建立入海排污口名录。严格新建海水养殖场环评审批,加强海水养殖场环境监管。督促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推进超标排放入海排污口的整改工作。加强海洋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扎实推进“湾长制”试点工作。
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总结2019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成全市2019年度28个建制村建设目标任务,并对2020年计划整治的建制村进行部署,开展2020年建制村建设,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情况的摸底调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自查自评,督导37个省定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有效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好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将全面呈现。
重防控调结构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汕头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9,在全省排名第2,比2018年提升2名,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总体优于2018年。2019年汕头市区(不含南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48天,优天数为169天,市区AQI范围在19-120之间,达标率为95.3%。今年1-5月,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49天,AQI达标率为98%。
这些闪亮成绩背后有无数的坚持和努力。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VOCs减排、锅炉整治、扬尘管控、不良天气应急联防联控等重点工作,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深化各类污染源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用辛勤付出,换取汕头的蓝天白云。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汽车尾气、雾霾等大气污染的表现也会对现代城市居民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及生理上、心理上的影响。为了头顶的这片蓝天,我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紧盯污染源,挥剑迎战。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全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的部署要求,聚焦大气臭氧、颗粒物污染防控,摸清底数、精准施策,全力落实VOCs省市重点企业综合整治及减排和锅炉整治,全力以赴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坚工作,打赢蓝天保卫战。去年,我市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专项整治工作,对150家加油站、储油库进行全覆盖检查,对主要道路和工业集聚区实施VOCs走航监测,环境执法部门跟进查处存在问题。全市累计淘汰改造高污染燃煤锅炉348台,开展对全市279台生物质锅炉综合整治。至目前,我市禁燃区内剩余27台燃煤锅炉计划于2020年底前全面落实淘汰改造。
去年12月20日,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局、工信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8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汕头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市柴油车污染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及分工,确保柴油车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对用车大户入户检查,以组织联合路查路检执法行动等方式,强化“黑烟车”污染整治,让市民群众尽快摆脱“黑烟尾气”的困扰。同时,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强化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源监管,强化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使用和维护情况监督检查。
近年来,臭氧已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与省内区域性臭氧污染的发生密切关联,而臭氧成因较复杂且具传输性特征,为此我市联合潮州、揭阳两市政府印发实施《汕潮揭三市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建立三市预警及时、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行动迅速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三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强管理保安全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汕头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不断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推进固体废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强化农村面源污染管控,推进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通过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助推“净土保卫战”,保障土壤生态环境安全。
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 强化风险管控
全力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在完成263家重点行业企业和4个工业园区用地调查的信息采集和质控评审工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第二阶段详查工作。完成了项目招投标,选定了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及比对、质控实验室,目前正在实施进场作业。
全面推进农用地详查及成果应用,印发实施《汕头市2020年度耕地分类管理工作方案》,根据省调整下达的我市下一阶段农用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和省下发的农用地详查数据,将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区县。
切实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与管控,积极探索土壤污染调查监管工作机制及操作流程,着力加强建设用地在规划、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落实土地使用权人变更前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与管控。
提升固废处理硬软件实力 强化环保执法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打赢“净土保卫战”的重要抓手,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防控,更是对固体废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阶段来,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专项督察、省专项审计为契机,以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重监管、严执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方面,不断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市级辅助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动全市医疗废物和污泥(危险废物除外)转移活动电子联单全覆盖化管理进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我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目前15吨/日的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工程二期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行,我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30吨/日,该项目正在实施兼烧危险废物改建,可望于2020年年中形成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能力,填补我市空白;启动50吨/日危险废物焚烧炉建设,力争2020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另外,我市始终保持环境违法行为严打高压态势,有针对性地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林鹏 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