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疫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06-16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论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作为历经12年驻村扶贫实践的工作队长,汕头市直乡村振兴工作部门的一员,结合长期的扶贫实践,就如何以“战疫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弘扬“战疫精神”,巩固扶贫成果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目前,距离时间节点已不足6个月,笔者作为扶贫战线的一位“老兵”,认为应该大力弘扬“战疫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抗疫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救死扶伤、团结高效、无私奉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疫情”还未彻底消除的情况下,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对脱贫攻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通力协作、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目前,广东省还有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有5.7万非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外出打工难度增加,有的贫困户返贫风险加大,原来一些没有建档立卡的人口处在致贫的边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各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带头负起责任,做好贫困户的查漏补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使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特别要积极采取措施,以“绣花功夫”的工匠精神,关注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对不是贫困户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返贫的人口,要切实帮助他们战胜生活困难,满怀豪情一起步入小康社会。
克服厌战情绪,关心关爱扶贫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
笔者作为长期驻村扶贫的干部,亲眼见证绝大多数扶贫干部是坚定信念、善待群众、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好干部。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大局上,建议各级党组织要把脱贫攻坚工作看成大党建,列为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对以往扶贫干部作出突出贡献而未落实待遇的应落实相关待遇,不让扶贫干部流血又流泪。据笔者了解,去年在交换班驻村干部中,有一部分人“连任”工作队长或工作队员,这种忘我的精神值得嘉奖。但个别同志也难免产生厌战的情绪,这就需要为一线扶贫干部加油鼓劲,必要时给予减压和做好心理辅导。对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要分层次、分级给予嘉奖和重用,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强的制度保障。
夯实脱贫基础,做好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勾画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战略总要求,而确保2020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各级党委各级政府要不拆不扣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衔接,分清先后缓急。首先,对脱贫攻坚的“三保障两不愁一相当”硬任务百分之百完成。其次,要加强对贫困重要地区、重点人群、薄弱环节挂牌督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再次,要围绕党中央提出的2018-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真抓实干,突出抓好整治农村脏乱差和“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等工作,以“干干净净迎小康”的新风貌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强疫情监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当前,我们必须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树立一手抓好“疫情”监测防控工作,一手抓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树立毫无退路的决心,确保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蓝图绘就,春暖花开。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身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要倒排工期,心里绷紧一根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基石,以时不我待的饱满政治热情,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卷土重来的坚定意志,以确保2020年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坚强决心,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新篇章。
(作者单位:汕头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