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见建议
2020-07-28
□杨基平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需求变得日益强烈。生活垃圾分类虽是一桩民生小事,却是社会发展大事。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突破2000多吨,居高不下。《汕头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宜采取先易后难的推进模式,通过打造精品示范点,为下阶段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铺开,打造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模式。
近期,笔者对汕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推动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还需提高等问题,现就我市“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协调工作机制,全链条提升垃圾分类体系,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打造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建议。
一、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区、镇(街)、村(居)四级管理责任人制度,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市、区、街道三级机关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并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以便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规范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配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力量,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专职部门或机构,专职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市直机关各部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题调研,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
建议各级各部门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情况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投入力度,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要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补贴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四、变更垃圾投放模式
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推进楼道撤桶。新建楼盘楼道建议强制采用楼道撤桶定点投放模式,并在实施垃圾分类的社区、居住小区显著位置设置公示栏,包括容器分布示意图、分类收集去向、责任人、咨询举报电话等内容。同时,探索搭建“互联网+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宣传、查询、预约回收等服务,提高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水平。
五、规范分类收运流程
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分类收运能力,确保配备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志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精准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流程各接驳对接点责任,清晰明确各段各点的分类收运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范围,推广实施联单制度,确保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责任单位负责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接驳到集中收集点。
六、加大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全面启动和推进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包括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危险废弃物等处理设施。同时,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住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七、推进资源化利用
积极扩展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环卫收运系统“两网融合”深度,市商务、供销部门加大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推进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废木质、废布碎、废纸类等可回收物分流分类处理,确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年提升。
八、发动社会参与,强化管理监督
建议由市、区宣传部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利用全媒体、融媒体等新闻媒体,报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经验,开设生活垃圾分类专栏,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并将生活垃圾分类内容纳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课程,纳入全市公务员培训课程;坚持生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由市、区教育部门将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和基本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校园(含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纳入全市教育督导事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
实行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制度,每个街道要配备生活垃圾分类专职督导员,监督、指导垃圾精准分类投放;另外,要将垃圾分类纳入相关信用体系或相关行业监督管理内容,形成约束机制。
(作者单位: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