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扶贫资金入股打造产业扶贫“下北模式” 领薪分红,贫困户端上“金饭碗”

2020-07-31

微信截图_20200817175706.png

 

狮头鹅养殖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之一。本报记者 陈史 摄

  提起澄海隆都镇下北农业种养示范基地,当地几乎无人不知。这是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本土农业品牌,但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它所践行的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新路子

  下北村距沈海高速公路店市出入口仅3公里左右,下了高速后,沿着省道凤湾线,很快便进入了村内,下北农业种养示范基地便位于全村主干道下北大道的一侧。记者看到,基地建设有蔬菜大棚、养鸡棚和农产品包装车间,还配套喷灌、滴灌、温控等较为先进的农业设备。

  在基地负责农作物种植采收的林华荣向记者介绍道,这里种植有印度辣木、台湾青柠檬、红肉火龙果、反季节的蔬菜等,还养殖了几千只走地鸡。今年60岁的林华荣,原是村里贫困户,靠打散工维持生活。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 2017年来到基地上班,在经过培训后,掌握了种植技能,每月能领到3600元的工资。“年前我还领到了2019年1178.74元的分红!”

  领到分红的不只是林华荣,今年春节前夕,下北村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每人都领到了1178.74元分红。而这正是得益于下北村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的脱贫新路子。

  

  贫困户成了股东

  下北村是一个纯农贫困村,2016年被列为精准扶贫重点帮扶村,由市委办公室、市公路事务中心对口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林立挺告诉记者,村民收入以农业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群众增收困难,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来源有限,收不足支。

  2017年,在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下北村组织有劳动能力的66户贫困户成立下北种养专业合作社。然而,品种落后、种植水平低下以及销售渠道缺乏等问题,困扰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下北村走了产业扶贫的第二步棋,引进澄海的农业龙头企业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管理方,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变成股金。在这种模式下,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股东,每年均可享受分红。

  不仅如此,下北农业种养示范基地由原来的28亩,逐步扩大至45亩,并形成立体高效的种养模式。同时,注册“下北xiabei”商标、认证运营微信公众号、建设网上商城,以此打造下北村高端农业品牌,带动周边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三年多来,该模式运营状况良好。

  

  村民日子有盼头

  当然,下北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改变的不仅仅是贫困户的生活。通过四年多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及实施一批村民热盼的民生项目,让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盛夏时节,行走在下北村的田野乡间,可以看到绿化带连片成林、池塘里的喷泉喷涌着股股清流,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连通左邻右舍,干净清澈的自来水送入家家户户。

  环境美了,产业活了,村民腰包鼓了,日子也更有盼头。尽管下北村已实现脱贫出列,但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帮扶只是一时之举,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是根本之措。那便是继续推进产业扶贫,扩大下北农业示范基地规模,改善下北村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提高造血功能。林立挺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市、区各级支持,在贡余自然村临近潮汕环线高速出口建设玩具、农产品物流中转站,带动下北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与此同时,推进狮头鹅文化产业园项目落地贡林自然村,通过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做深做强产业链条,带领村民走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蔡晓丹

  

  ■ 记者手记

  百姓心中的小康

  “在下北村人心里,什么样的图景才是小康?”在“小康路上看变化”全媒体大型主题基层采风活动下北村之行的采访中,我们每位记者都带着这个问题去探寻答案。

  在种植户心中,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收入,小康就能实现。对贫困家庭而言,子女顺利升学就业,想吃啥买啥,安居乐业,就是理想中的小康。对村干部来说,村里有产业、百姓生活有保障、乡风更文明,这是农村的小康模样。

  虽然每个人的答案不同,但是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我们在乡村的土地上、在村民的家中,都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的悄然蜕变,我们也看到,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幸福笑容。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们也期待着,“小康路上看变化”全媒体大型主题基层采风活动将带来更多小康路上,我市各地乡村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故事。

  (许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