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问题篇 交通堵点背后是“政务堵点”
2020-07-27
□ 明 白
交通是连接城市肌理的经络,也是一道追求“人、车、路、场”和谐相处的复杂命题。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交通出行给了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出行爽,心里就爽;出行堵,心里就堵。
近年来,强化交通秩序、推动文明交通,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一直放在心上,办法想了很多,成效也有不少。然而,时至今日,“乱”依然是汕头交通秩序的代名词。这点感受,或许久处这座城市的我们习以为常,但只要问问初来汕头的外地朋友,他们往往能列出问题一大筐:譬如公交车久候不到,公交吸引力长期低位徘徊,“公交优先”只是一句空话;局部修路围而不建,路网联通性差,逢雨必堵成为解不了的魔咒;过多的共享单车在繁华商圈、繁忙路段上演“单车围城”,让行人和周边商家、居民备受困扰;再譬如汽车乱停车、乱变道,摩托车乱占道、冲红灯、逆向行驶,行人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多发易发,人为“添乱”;还有出租车不打表、路口各种杆体林立、各类箱体挤占人行道等等……显然,由此构成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汕头亟待补齐的短板。
问题是,短板如何补齐,究竟要从何着手?种种问题叠加导致的交通乱象,又该如何破解?针对机动车保有和通行政策的调控当然必要,但并非万能。或许,我们更应该站在城市治理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公交优先”未能落地,是否在整体规划方面还存在缺陷?多条道路改造蜂拥而上,多杆林立、多箱密布,是否显示出一些条块、部门间协同不力?人为“添乱”的违法行为高发,是否源于管理失之于松、执法失之于软?
交通文明,不仅体现在交通参与者的素养上,也体现在交通管理者的水平上。随着交通整治“百日行动”向纵深推进,我们发现,交通乱象、道路“堵点”的背后,显然还有存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处的“政务堵点”。恰恰是这些“政务堵点”的存在,成为对交通管理水平的制约、对城市治理全局的妨碍。所以,在这场治乱象、补短板的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中,我们更希望看到,各职能部门能不回避矛盾、不搪塞问题,不做事不关己的归因,更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老老实实在优化规划建设、破除条块壁垒、提升部门协同、加强日常执法上花大力气、做大文章。
唯有从深处的“堵点”开刀,条分缕析、标本兼治、攻坚克难,坚持为干成事想办法、不为干不成事找借口,才能真正取得扭转交通乱象的突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