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记者走访市区发现,遛狗不拴绳现象有改观 狗只随地便溺问题依然存在

2020-08-07

创文行动开展以来,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记者6日上午走访市区看到,与过去不文明遛狗现象相比,现在市民遛狗时拴绳有所增多,但狗只随地便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一大早,记者在长平路、月眉路、韩堤路等处看到市民趁着雨后天气凉爽带爱犬出来散步。在长平、华山路口,记者看到遛狗的市民方小姐用牵引带牵领着“泰迪”出来逛街,她还随身带着一把小铲和塑料袋。“鮀城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创文行动以来,家园更美更靓了,所以遛狗时不能污染市容环境,我随时为爱犬的便溺善后。”方小姐笑着说,虽然“泰迪”属于小型犬,但为免惊扰他人,她还是为它拴上了牵引绳。

  在春杏路段,记者也看到一名中年人带着宠物犬出来“放风”,宠物犬在步道上欢快的来回奔跑着。记者注意到中年男子的左手携带着一条小铁链,他告诉记者,进入炎热夏季,市民着装比较单薄,如果被狗咬到,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疼痛,而且还要打狂犬疫苗,所以现在大多数养狗者遛狗时都会用心看护好狗只,用绳子拴住狗,避免冲撞或惊吓到行人。同样,在月眉路的翠堤上,一名男子也是用牵引绳牵着一灰白色狗只在散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的遛狗者文明素质普遍提高,大多数人都会携带牵引绳约束犬只并用工具收纳犬只便溺,以免污染公共环境卫生,但还是有部分人不注重这些文明“细节”,放任犬只随地便溺,既影响了公共卫生,也破坏了其他市民出行的兴致。负责月眉路卫生保洁的大华街道保洁队队员付女士称,遛狗时段多集中在清晨和晚上时段,以前片区路面上宠物便溺痕迹较多,现在确实有所减少,但狗只随地便溺现象依然存在,希望市民们能爱护公共环境,做文明市民。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一些老旧片区及城中村还存有狗只“散养”现象。在金江路,一只身上皮毛脱落看上去脏兮兮的黄色土狗不疾不徐沿街游走着,一名女孩看到迎面而来的黄狗,慌忙后退上步道内侧为它“让路”。在金韩路三横,3只小狗互相吠叫,沿街追逐,一辆经过的汽车看到突然斜穿过来的小狗,急忙刹车避让,紧跟汽车后面的一名骑单车者措手不及,连忙右拐车头,才不致撞上汽车。而“肇事”的小狗早已一溜烟不见踪影了。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被称作人类最亲密的朋友。走访中,市民们都认为养狗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文明养狗,让公共空间免于“狗患”。比如喂养者带狗只上街时一定要看管好它们,出门遛狗时要使用牵引绳牵领并妥善清理掉狗只便溺,携犬乘坐电梯或者到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应为犬只戴嘴套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不得危及他人安全。市民陈女士表示,她从小就惧怕狗,在路上行走一旦有狗靠近,虽然没有攻击性,她也十分紧张,“我支持文明养犬行动,遛狗时拴绳,会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