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最美侨村” 打造“华侨寻根文化线路”
2021-01-07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侨乡”是铭刻在汕头这座城市历史血脉中的众多印记之一,是潮人文化中重要的符号。“侨”字,是汕头经济特区的显著优势,也是汕头改革开放的助推力量。2014年成立的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更是用“侨”为汕头对外开放拥抱世界搭建了更加便捷的“桥”。
当前,我市着力打造的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对于市民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让海外侨胞特别是“侨二代”“侨三代”留住记忆、记住乡愁,我市在这方面的举措相对薄弱。作为“侨乡”的“桥基”之一,侨村的发展关乎到“侨根”的强壮。然而,对比泛珠三角区域及闽南地区,我市在侨村的发展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充分发挥侨村让海外侨胞留住记忆、记住乡愁的作用,更无法在亲情层面对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挥助推作用。
现状
华侨是汕头经济特区最独特的资源。汕头特区是因侨而立,开放而兴。全国有海外侨胞6000多万,而祖籍汕头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就有500多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村侨宅便成了家乡联系海外乡亲的重要桥梁,也是我市宝贵的文化资产。
在侨村的保育方面,当前我市在社区层级,已有潮阳区文光街道、金平区的安居社区、龙湖区的蓬中村、濠江区的东湖社区、澄海区的建阳村和潮南区的简朴村分别在镇(街)一级和村一级“侨”工作中取得了“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的荣誉称号。
在侨宅的保护方面,目前以澄海区隆都镇的陈慈黉故居最为著名,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称,是广东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学术研究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存在问题
招牌不亮。除现有5个 “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外,另有濠江区的葛洲社区和东湖社区等古村落均有“侨村”之名。但上述社区无论是乡貌建设还有文化建设方面,“侨”字招牌不够亮,部分社区的建设思路与一般的美丽乡村建设如出一辙,无法充分发挥侨村在华侨经济文化建设的桥头堡作用,更难言发挥与侨胞连接的“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侨”味不足。以濠江区的东湖社区为例,虽然该社区现存部分华侨老宅墙体相对完整,但是受限于宣传力度的不足,对于华侨老宅背后的故事宣传不足,导致无法将其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继而从旅游经济方面推动社区发展。
力度不强。首先是政策法规缺失。我市目前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华侨老宅和古祠堂保护开发,出台相关法律、管理制度和细则,使很多侨村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其次是保护投入不足。现行财政体制中对侨村建筑的保护、修缮专项经费较少,严重依赖家族捐款众筹。再次是文化挖掘不足。保护工作偏向于实体保护而忽略了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对策与建议
科学规划,构建科学的侨村建设体系
强化祠堂在侨村建设体系的地位。祠堂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根基,作为延续文脉的元素符号,祠堂利用还可以创新思路,赋予祠堂新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纳入非遗、族群记忆等,与传统的乡贤文化、农耕文化、家族族谱相结合,并衍生成为新的文化认同,为“侨”搭“桥”,成为海外游子留住乡愁的“心灵寄托”。
发挥侨宅在侨村建设体系的作用。侨宅是当地华侨建设的建筑,不仅仅是从建筑美学方面有传承作用,同时兼有多元文化价值,更是增强华侨子女对侨村的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
挖掘研究侨村文化内涵。侨村各有其特色,但在推动建设的时候,应对其文化内涵做更深层次的发掘和研究,在历史的传承接续、民间工艺、建筑风格等各方面进行推广。在抓好建筑或修缮保育的同时,推出侨房建筑系列深度采风创作,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专题文艺作品,加大影视、文学的艺术传播力度,唤起根植于内心的乡情乡愁,不断提升侨乡的知名度。
坚持引导,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彰显潮汕文化和华侨文化。侨村建设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祠堂和侨宅大力凸出“侨”文化。举办民俗活动旅游节,融合潮汕文化、侨商文化、岭南美食文化等潮风古韵,让潮剧、潮州音乐、英歌舞、剪纸等一大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与民间信仰活动相互结合,集中培育传统艺术,提升文化旅游品位。
弘扬先进文化。侨村的祠堂和侨宅作为侨村的精神家园,对其开展的活动应予以正面应对和引导,发挥其对社区基层建设的积极作用。建议深入挖掘祠堂和侨宅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乡贤精神,促进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焕发新时代精神。
开发挖掘,打造寻根文化线路
创新方式,推动文化阵地与侨村文化相融合。将祠堂和侨宅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活动。
注重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与侨村旅游相融。对侨村的祠堂和侨宅等历史建筑、村民和宗族保留的各类历史和民俗文物、传统生产生活器物进行普查、登记和必要的维修,集中进行展示和生产场景复原;对侨胞渊源、迁徙、经济、家族发展、重要人物史料和民俗进行发掘整理,布置侨史陈展;对民俗和民间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注入时代元素,让文化积淀“活”起来。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挖掘“最美侨村”,打造“华侨寻根文化线路”,只有扎好根,才能让未来汕头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枝繁叶茂的景象;只有把握魂,才能让汕头体现出独特的“潮”与“侨”的气质和品格。
(作者单位:汕头民进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