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汕头】“广东好人”刘锡洪:执着坚守田间一线 新型农民领头致富
2021-07-21
从企业管理员到合作社理事长的华丽蜕变
刘锡洪,男,1978年出生,汕头市潮阳区梅西村人,毕业后在当地一家港资企业当管理员,工资待遇优厚。2004年从媒体中获知政府出台很多惠农政策,当时也正是潮汕地区蕉柑黄龙病大爆发的时期,到处都是丢荒的柑桔地。狼藉的场景竟激发刘锡洪初心的筑梦,于是下决心弃工从农,青春与梦想在这里萌芽,从此他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2011年参加广东省农业厅举办的“广联-井关杯”插秧机维修技能比赛荣获全省第一名;2017年被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广东“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2019年入选汕头市市级乡土人才,2019年荣获“广东十大杰出新型职业农民”,2019年被评为“汕头好人”,2020年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候选人。
立志走农业创业之路
弃工从农,筑梦农业,不是一个年轻人说到做到的一件简单事情。刘锡洪把梦想告诉父母、亲戚朋友时,处处遭到反对和劝阻,可是对一个充满激情的小伙子来说,那是一次敢于尝试的大好机会。他对我们这样说:“父亲和岳父都是走农耕种养之路,我一定要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矢志乡村沃野,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舞台上,展现新时代农民不一样的精彩。”
2004年6月,刘锡洪从铜盂镇集星村承包了350亩荒地进行开荒种植水稻,执着的坚守在田间一线,虚心学习水稻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一边坚持参加学习培训,掌握管理技能和新型技术;一边对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就上网查阅资料,向专家咨询。通过不断学习与培训,他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农业生产管理与创新的方法,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至目前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
潜心走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刘锡洪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继而思考着:现在工业这么发达,很多农户还在用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怎样整合发展壮大创业新模式?刘锡洪这个思想的蜕变,使他构想成立合作社的宏大梦想。他通过走访周边的几个种粮大户,交流分享构想,终于获得赞同,于2011年成立了汕头市潮阳区金洪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当上理事长。合作社的成立,为农户提供水稻种植新技术,使农户获得更好的效益。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从原来5户社员,发展到现在105户,入册98户,注册资金从原来300万增加到500万,拥有农业机械40多台套和小农机具一批,已建成粮食烘干中心3000㎡,为周边农户及种粮大户提供机播种、耕地、机插秧、植保、机收割、烘干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及种粮大户900多户,辐射潮阳潮南两区水稻种植近2万亩,几年来合作社的平均总收入900多万元,总盈利也达到了190多万元。
引进生产技术,带动致富
面对工人工资提高、农资物价上涨、种粮效益不断下滑等因素,刘锡洪又深入构想要改变种植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大潮汕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南方双季稻的特点,早造稻米口感差,种植具有潮汕人吃粥特点的品种;晚造稻米口感好,种植具有“广东丝苗米”特点要求的品种,带领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通过统一品种种植,统一销售,价格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培训农户使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既节省了化肥,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环境也得到更好的保护,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空间,也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粮食安全的要求。合作社还为多个社区的精准扶贫户开展结对子帮扶,为他们免费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以市场较高价格收购贫困户自种作物,优惠向贫困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深受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和赞赏。
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
2020年春节前刘锡洪在梅西村和大沟村慰问困难群众,送上自家生产的大米,并鼓励他们对生活要有信心,勤奋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正值2020年春节假期,因疫情管控引起部分群众集中抢购大米,各大超市和粮油店一时缺货,群众纷纷询问打算囤米,刘锡洪给予正面回复,“储存仓还有大量粮食供应,国家还有储备粮,无需紧张或抢购,维持物价平衡”,并通过社交网络等积极宣传,传播正能量,消除了部分群众的恐慌。通过承诺节前节后一个价,向本地客户供应优质粮食600多吨。
来源 | 汕头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