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广东汕头乡村复兴少年宫:点亮乡村孩子梦想

2021-10-29

六张蓝色六方课桌,书柜上展满机器人模型,组装设备和黑板教案一应俱全。这间别致的教室,是汕头市澄海区涂池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机器人室。

小学六年级学生林铭烁,正是从这里走出去,先后到广州等地参加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比赛并斩获奖项。


关于乡村教育的讨论经久不衰,改变一直在发生。在距离涂池小学半小时车程的龙田小学,学生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制作花灯。一个小小的潮汕花灯,凝聚着中国民间艺术的大智慧,而学习这项非遗技艺,也成为了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中的一项特殊活动。


1.jpg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下,汕头的乡村学校正通过链接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得益于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建设,各类有特色、有内涵、有新意的实践项目进驻乡村,素质教育活动成为常态内容。


今年8月,汕头22所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其中,澄海区作为省试点区,全区设立了16所“复兴少年宫”,其余区县各建立1所“复兴少年宫”作为市级试点,逐步建立起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学校与学校联合的建设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建设独具汕头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




在乡村小学打造“机器人课堂”

“有趣。”这是林铭烁对涂池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描述。尽管他仅是个六年级的学生,却已经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类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比赛,并获得不少奖项,是一个“机器人迷”。


谈及接触机器人的契机,林铭烁坦言是受到乡村少年宫的影响。原来,在乡村“复兴少年宫”正式揭牌之前,澄海区便有了诸多探索——


2017年,澄海区11个镇和涉农街道全面完成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全覆盖。


这也意味着每个乡村少年宫的服务都是面向所在乡镇的所有未成年人的。


此后,澄海区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各个活动项目正常开展,运行质态进入良性循环。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区域内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化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也是在这一年,涂池小学的“机器人班”开课了。据涂池小学校长王汉雄介绍,2017年开始,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通过开展了几年的特殊课程,逐步将兴趣班提升至特长班,培养出一批对科技创新有兴趣、有热情的学生。


“学校主要从两个途径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王汉雄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将人工智能教育结合到原先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平台,开放课程报名,让有兴趣继续了解人工智能的孩子有更多深入学习的空间。


2.jpg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培养才艺特长的“主阵地”,能够切实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活动的需求。然而,可开展的项目数量之多,涂池小学缘何偏爱人工智能呢?


乡村“家门口”的服务能否深入人心,关键还是要看供需能否精准对接。与其说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学校的选择,不如说是地区支柱产业的引导——近年来,澄海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工艺玩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多元化融合、数字化设计、精品化提升,努力打造玩具千亿产业集群。

“工业制造引领发展加速跑。”王汉雄认为,从学生和家长角度看,乡村少年宫里的人工智能教育能开阔眼界、促进成长。而从教育工作者角度看,人工智能是重要发展战略,意义更为深远。


乡村少年宫不仅满足了农村少年儿童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的需求,实际上也给孩子们种下职业发展的“小火种”,培养一批“种子”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地区也能更好发挥自有优势,让辖区内的公共社会力量和企业资源反哺乡村教育的发展。


诚然,在乡村少年宫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王汉雄指出,乡村学校普遍存在设施设备不足和师资匮乏的问题,如在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时,老师们需要各显神通、身兼数职。


涂池小学教师黄瑛芳即是如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黄瑛芳同时也要负责乡村少年宫的机器人课程。从理论知识的授课,到实操环节带学生一起制作智能垃圾桶、晾衣杆到小机器人,黄瑛芳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是边学边教,而且自学力度要更大,区里也会安排一些培训。”黄瑛芳说。


3.jpg


目前,涂池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开设了体育、合唱、书法、美术、版画、机器人等活动项目。这学期,配合“双减”政策的实施,少年宫活动利用课后托管时间有序开展,每周进行三次活动。如周一下午开展“营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周三下午开展合唱、书法、美术、版画、机器人课程,周四下午开展“校园芳草地”校园广播活动。如周一下午开展“营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周三下午开展合唱、书法、美术、版画、机器人课程,周四下午开展“校园芳草地”校园广播活动。



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素质教育

扎胚、装裱、装饰……这些技法,是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潮汕花灯课上所教授的基本功。在课上,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使用古老的扎胚技术,以竹蔑和特制纸条扎制十字形。


走进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花灯室,放眼望去,教室里悬挂着的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鱼灯、五角星灯、六角宫灯等,明亮的色彩将整个教室映照得鲜活起来。这是乡村“复兴少年宫”和潮汕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共生的魅力。


事实上,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剧、潮乐、潮舞、潮宅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既不乏历史的厚重,也不失浓浓的人情味。可以说,汕头文化涵盖了部分传统潮汕非遗,而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本地优秀文化的熏陶。


在汕头乡村“复兴少年宫”项目建设和使用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传统文化+”的形式吸引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参与进来、投入进去。


据龙田小学校长杜壮文介绍,学校地处澄海区城乡接合地区,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沉淀。在乡村少年宫中引入潮汕花灯文化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唤起孩子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信。“艺术的体验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美术鉴赏力,(非遗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也能提升学生的素养。”杜壮文说。


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在乡村少年宫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的问题,杜壮文一直在思考。


乡村少年宫建得好不好,队伍是关键。杜壮文意识到,授业需有良师。因此,龙田小学邀请了非遗传承人陈旺松担任学校特聘顾问,每周固定时间,走进课堂传授花灯彩扎技术。在授课的过程中,陈旺松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同学们,也一点一点地把失传的民间彩扎技术找回来,用美育激发孩子对潮汕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4.jpg


不止是潮汕花灯,龙田小学还外聘了涉及足球、书法、象棋等领域的近10名专业人士担任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指导老师,并招募志愿者前来协助。如此一来,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师资力量便由本校教师、民间艺人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


据悉,澄海区近期选拔了一批有专业特长的青年教师、业务骨干担任专职辅导员,动员有能力承担课外活动的高校学生和本地“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形成了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各层次搭配的辅导员队伍,确保“复兴少年宫”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如澄海崇德小学“复兴少年宫”聘请“汕头市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杜健鹏为校外志愿辅导员,乒乓球室聘请2016年广东粤东个人赛第一名的杜绍己为校外志愿辅导员等。


在乡村少年宫里,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也是一项重要命题。


在龙田小学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时不时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制作好潮汕花灯。潮汕花灯辅导老师陈绮瑾认为,课堂外的学习同样重要。因此,学校将课堂“搬”到户外,数次让学生提着亲手制作的潮汕花灯,唱着潮汕歌谣,在社区舞台上进行花灯表演,把潮汕文化传播出去。


孩童的创造力是令人惊叹的。在学习潮汕花灯文化的过程中,龙田小学的学生还结合灯谜、剪纸、中国画、书法等多元文化,创新传统花灯的样式,让更多人关注到优秀的潮汕非遗文化。


“2017年我们的少年宫仅有7个项目,如今已经拓展到了13个项目48个班。”


杜壮文介绍,目前,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设有声乐、篮球、美术、乒乓、跆拳道、电脑编程、风筝花灯、舞蹈等13个素质教育项目。此外,学校还格外重视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开展少年宫活动的有序性,全力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




乡村少年宫丰富乡村孩子生活


再将目光放到汕头的其他试点。当前,汕头市各试点一方面继续在乡村学校建设“复兴少年宫”,一方面依托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条件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实现乡村“复兴少年宫”阵地建设。


例如,金平区乡村“复兴少年宫”在金平区鮀江街道港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依托街道、学校和社会力量,向辖区居民、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


目前,金平区乡村“复兴少年宫”配备图书借阅系统和藏书6000余册,配套书桌椅8套,电脑和借阅器等一批,未成年人活动角配有儿童玩具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一台电子阅读机,且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作为金平区第一个乡村“复兴少年宫”,鮀江街道积极与汕头大学法学院联动,合作开展港美村少儿道德培育支教活动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从9月份开始,至11月底结束,分为两期共10节课程,并根据高低学段分开上课。


该项目共招募到汕头大学法学院2名辅导员教师和20名学生志愿者作为第一期志愿辅导员,通过引进汕头大学法学院师生作为少年宫辅导员教师及志愿辅导员,切实充实少年宫的师资力量。


在此过程中,志愿辅导员每周六上午为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带领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艰苦奋斗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效助力乡村学校素质教育。


5.jpg


乡村“复兴少年宫”衔接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有机制有保障,运行才能更得民心。


自汕头启动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以来,市、区两级文明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汕头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管理使用标准(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


同时,各试点单位陆续成立了乡村“复兴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各乡村“复兴少年宫”基本上都已制定《乡村复兴少年宫财产管理制度》《乡村复兴少年宫安全管理制度》《乡村复兴少年宫辅导教师及志愿者职责》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严格的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复兴少年宫”各项活动的落实。


记者从汕头市文明办获悉,接下来,汕头将进一步加强指导、管理,合理规划配套资金,发挥试点作用,进一步挖掘资源,鼓励引导各级体彩进行公益投入,扩大范围创新探索新方式。同时,配置器材、增加项目,让“复兴少年宫”各项活动特色化、趣味化,使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

特写

农家书屋成阅读新空间


在汕头市澄海区涂池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活动安排里,每周一下午固定开展的,是名为“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据悉,当天下午,少年宫内所有学生将同时开展读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自由读书、写读书笔记、进行读书交流座谈等。


只有全面提升少年儿童阅读水平,才能使民族文化素养扎牢根须。其中,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状况和保障书本供给,尤为重要。


除乡村“复兴少年宫”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外,今年以来,澄海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主阵地,举办阅读分享交流、村史大家讲等活动,用好用活党史农家书屋这一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全民阅读有机结合


据悉,结合2021年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澄海区举办“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依托全区137个农家书屋开展红色教育,组织村民和学生一起阅读红色书籍,感悟思想伟力。


同时,澄海区还在农家书屋设置“学习强国”线下红色空间,村民和学生可通过扫码直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专题;设置南国书香节主题阅读二维码,可扫码阅读数字化书籍,进一步丰富学习载体。


农家书屋获得群众好评,这个“书院”也广受欢迎。汕头以百载商埠古建筑胡文豹大楼为载体,建设集学习教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廻澜书院,打造汕头“文化客厅”。


目前,廻澜书院在每周六晚上8时定期放映红色胶片电影,将一部部红色电影和一个个革命英雄故事送到百姓“家门口”,方便群众就近观影,


而为推进更大范围的全民阅读,汕头市文明办还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通过流动红书车、红色基因故事汇、红书分享会、“云”读党史、“暖阅读”行动等,打造行走的红色文化文明实践阵地。


其中,进到各社区活动的“流动图书车”,注重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点出版物的阅读推广,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而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汕头打造了“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精品项目,发动医学博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组建志愿讲师团,常态化开展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公益课。


截至8月底,该项目共举办线上线下讲座160场,参与了5次文化下乡活动、13次送课入学校活动,提供心理援助个案咨询386小时,参与志愿者3万多人次。


来源 | 文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