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1-11-0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美德凝聚人心,榜样催人奋进。持续开展的道德模范表彰工作,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围,引领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时代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举行。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江汉分部经理 汪勇:守护天使勇敢逆行 我叫汪勇,是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江汉分部的一名快递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天,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发言,我倍感荣幸和自豪。 我1985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生活在这座“志愿者之城”,我经常为身边的凡人善举所感动。2014年,我成为快递小哥后,每天忙于打包、发快递、搬货、送快递。工作之余,我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1月24日除夕夜,我在微信群里看到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一条求助信息,“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下班回不了家,走回去要4个小时”。当时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 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生死竞速,不当旁观者。我心里明白,保护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我毅然接下了接送医护人员的第一单。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我告诉妻子:“公司人手不够,我要去代岗上班。”1月25日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我出了门。那天很冷,父母、妻子和未满3岁的女儿还在睡梦中。走出家门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转身回头用手机拍下了自家房门。 医护人员上车的一瞬间,我既满怀崇敬,也抑制不住对病毒蔓延的恐惧,紧张得腿脚发抖。那位护士坐在我后面,感动得流泪了。她没怎么说话,但她疲惫的身影和生死无惧的眼神,让我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平复下来。人心换人心,患难见真情。不少医护人员坚持把他们的口罩留给我。当时抗疫医疗物资紧缺,医用口罩花钱也难买到。那一刻,我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幸福和帮助他人的快乐。第一天,我免费接送了近30名医护人员。 细流汇成江河,微光点亮星空。疫情肆虐,医护人员对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就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成立了一支约30人的志愿服务队,疫情期间服务医护5000多人次,和他们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在武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仅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就有3万人参与。微光成炬,传递温暖,驱散疫情笼罩的阴霾。 后来,政府专门安排了通勤车,解决了医护人员出行难问题,但我们的志愿服务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医护人员吃饭不便,我多方联系餐馆,搭建起供餐应急配送网,保证每日1.5万份餐食配送。医护人员的眼镜和手机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损坏,我发动志愿者在全城寻找维修商家。援鄂医疗队星夜驰援武汉,生活用品未带齐,我迅速发动志愿者帮助购买秋衣秋裤、拖鞋等。 长时间不回家,我最终还是没能瞒住家人。得知我在当志愿者,妻子哭了,父母电话不断。担心之余,他们对我更多的还是鼓励,提醒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2020年3月2日,我的人生迎来新的起点。在抗疫志愿服务一线,我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共产党员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从那一天起,我暗下决心,要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事,从平凡小事做起,发一分光,散一分热。 疫情缓解后,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爱独居老人,帮扶贫困学生。去年,在我的协调沟通帮助下,4000余名高中困难学子获得每人每年3200元的助学金,1000户孤残老人得到全年基本生活物资的帮扶。 今年3月,我的预备期满,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以党员身份多次下沉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参与做好防疫值守和宣传。 携手抗疫、守护家园,是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诠释。作为武汉市民,我只是履行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党和国家却给予我崇高的荣誉。服务他人,就是成就自我;奉献社会,才有无愧人生。在奋进的时代,每一朵浪花都应该是奋力向前的;在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我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践行见义勇为精神,弘扬新风正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景海鹏:勤勉敬业练就过硬本领 执着信念奉献航天事业 我是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景海鹏。今天作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发言,感到非常荣耀。回想自己三上太空的经历,一次比一次飞得高、飞得久、难度大。我始终牢记,我是一名党员、一名航天员,我的使命就是为党出征、为国争光。 一上太空,一飞冲天。我出生在山西一个农民家庭,1985年光荣地成为一名飞行员,1998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征战太空的首批航天战士。然而,飞天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千锤百炼、淬火成钢。基础理论学习,一年之内要掌握相当于大学四年的课程;低压缺氧训练,相当于5分钟内爬升至5000米高空;超重耐力训练,在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8倍体重的压力,我们手边有一个紧急暂停按钮,23年来从没人碰过。每次训练都坚持实战标准,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来三次。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剑。2008年我和战友翟志刚、刘伯明一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虽然当时遭遇险情,但使命重于生命,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二上太空,再战苍穹。神七任务后,我们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也有了许多光环。但扪心自问,如果陶醉于鲜花掌声、止步于眼前荣誉,必将淡忘初心、懈怠使命。航天领域讲“问题归零”,我觉得人也要经常归归零,身体失重,心灵永远不能失重。作为航天员,回报党和国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干几年、多飞几次。在备战神九任务的日子里,每天任务再忙,晚上都要加练两小时;每周训练再累,周末都会加练一天。乘组选拔考核前,对手控交会对接这一最大难点,我已练了2000多次,超出规定要求两倍。航天飞行,99.99分和100分那可是成败之别!地面训练有了差错可以重来,但太空飞行没有机会重来,只有练到极致,才能闲庭信步。2012年我再次入选神九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和刘旺、刘洋完成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打出了完美的“太空十环”。成功落地后,刘洋流着眼泪说:“我们圆满完成任务了!”我知道,那是喜极而泣。作为航天员,只要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上太空,超越自我。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两次飞天后,很多人认为我不会再飞了,论资历,已经两上太空;论名气,已经家喻户晓;论年纪,也快50岁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初心。我深知,作为航天员,初心使命就是飞天,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不备。我始终坚持和年龄相差十几岁的新战友一起夜以继日学习、一起经受“魔鬼式”训练,二十多年来已养成了中午不休息、晚上学到12点的习惯,做的笔记摞起来比桌子还高,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烂熟于心,数以万计的指令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操作。2016年我再次入选神十一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和陈冬一起飞行33天,首次进入中国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40多项科学试/实验,为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沐浴着领袖统帅的关怀厚爱。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心系航天、情注航天,多次为我们出征壮行,与我们天地通话,给我们嘉勉表彰。2017年7月28日,习主席为我颁授“八一勋章”,勉励我继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6月23日,亲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神十二任务乘组亲切通话,令我们倍受激励鼓舞、倍感重任在肩。当前,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已全面展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战友正在执行神十三任务,将首次在轨驻留180天。我们全体航天员将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大力传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时刻准备再上太空、再创辉煌,永远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陆建新:担当时代使命 永攀建筑高峰 我叫陆建新,是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建筑工程师,也是深圳特区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2019年,我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去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我有幸作为基层代表在大会发言,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今天让我代表往届道德模范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备受鼓舞,更觉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下面我汇报三点体会: 第一,用执着坚守擦亮忠诚底色,做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1982年,我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来到深圳特区,从基层施工测量开始,在建筑工地一干就是近40年,先后参与了46项重大工程的施工,创造了“三天一层楼”“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新纪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用20天时间高标准建成了拥有1000张床位带负压病房的应急医院,创下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近两年,我们又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地标建筑——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从建设深圳国贸、地王大厦等四个深圳地标,到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深圳特区的建设者和见证人,我深切地感到,没有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就不会有深圳的今天;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就不会有“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国家战略的蓝图和未来。我们只有忠诚于党、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努力担当作为,才能交出新时代的优异答卷。 第二,用赤诚奉献践行初心使命,做一个服务人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城市建筑的设计师,不仅要为扮靓城市打造新的地标风景,更要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创造高质量发展环境。近40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中国建筑从100米级向600米级高度攀升的历程,目睹了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多世纪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进程。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建筑工程必须实现从“建筑高度”到“建筑温度”的转变,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搞建设,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真正提升。近年来我们立足民生,面向大众,积极探索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自主研发智能制造生产线和先进的模块化生产线,将装配式技术和标准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住宅、酒店等,建设了100多所学校、20余所医院。建造的湛江公租房项目,专门为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中低收入群体提供840套公共租赁住房,让老百姓真正买得起、住得上、供得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第三,用接续奋斗书写时代答卷,做一个感恩奋进的人。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就像建房子,既要质量也要速度;要有夯实一块一块砖的基础,也要有一层一层楼提升的干劲,只有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攻坚克难,才能胜利到达顶峰。全国道德模范是党和人民赋予道德领域的最高荣誉,社会公认、群众关切;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精心维护,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更好地擦亮中国建造品牌,拓展城市幸福空间,大力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庹震:讲好道德模范的故事 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 良好社会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切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就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人民日报社积极履行党中央机关报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着力营造崇尚关爱模范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一是着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人民日报都用20多个整版刊登候选人事迹介绍。通过“德耀中华”“文明的力量”“最美奋斗者”“点赞中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栏目,生动讲述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本色——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的故事》《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张富清——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等通讯,情感真挚细腻,语言生动朴实,故事感人至深,引发广泛共鸣。充分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制作推出了一系列反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新媒体产品,引发热转热议,形成刷屏效应。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推出微纪录片《你好,张桂梅》,阅读量1835万次,微博话题“#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候选军队全国道德模范#”阅读量1.1亿次。人民网精心制作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专题,集纳相关重点报道。 二是着力展示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去年以来,人民日报理论版先后刊发钟南山署名文章《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张定宇署名文章《平凡人也能成为真英雄》等,网上网下都产生了良好反响。人民日报抖音号推出微视频《每次看都忍不住泪目!林俊德院士参与了中国所有核试验,生命最后时刻仍在为国工作。致敬国之脊梁!》,播放量超过2.7亿次,点赞量1774万。文艺副刊推出“逐梦”“致敬功勋党员”“决胜2020”等报告文学专栏和“幸福就在晶莹的辛勤劳动汗水里”等专版,刊发《雀儿山高度》《铁人张定宇》《格桑花盛开在玉麦河谷》《黄大发和乡亲们筑渠的故事》《群山不会忘记》《执着的坚守》等多篇作品,通过文学手法讲述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展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是着力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近年来,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向新时代最美奋斗者致敬》《向功勋模范人物致敬!》等评论员文章,“人民论坛”专栏先后刊发《挺起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脊梁》《争当美德传承者践行者》《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等重点评论,评论版“人民观点”“人民时评”“评论员观察”等栏目,结合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刊发评论文章,积极引导人们感悟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的重要论述,按照王沪宁同志讲话要求和本次会议工作部署,深入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闻报道、专栏专版、评论理论、文学作品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深入宣传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持续讲好不同时期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营造崇尚、学习、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为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为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作出应有贡献。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白玉刚:厚植道德土壤 建设美德山东 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着力厚植道德土壤,建设美德山东,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加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出《讲清楚“四个讲清楚”》等一批大众化成果。突出大众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组建支部书记宣讲团、文化宣讲团等队伍,打造习语润心、明理胡同等宣讲品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面融入道德建设、主题教育、创建活动,制定落实“两个纲要”的具体措施,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追求。 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适应新时代要求,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向基层群众,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推进“乡村儒学计划”,推动形成一村一文化特色、一县一道德品牌;面向青少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连续举办八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推动文化基因代代相传;面向党员干部,建设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设立30多处现场教学点,将马克思主义的“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有机结合。深耕齐鲁文化沃土,推出《马克思与孔夫子》《儒学精神与中国梦》等重点读物、民族歌剧《沂蒙山》等文艺精品,创办电视综艺节目《齐鲁文化大会》。在湖北抗击疫情、河南抗洪救灾等大考面前,山东人逆行而上、倾力支援,展现了“厚道齐鲁”良好形象。 坚持用典型示范引领“树人”。优化工作体系,擦亮新时代道德标杆。建立系统化选树机制,以“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为抓手,村、镇、县、市、省五级联动,充分发掘凡人善举、平民英雄,构建从山东好人、好人之星、最美人物到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的典型遴选体系,确保典型选得准、立得住、传得开。推出许振超、王乐义、朱彦夫、张连钢等20名全国道德模范,李登海、赵志全、王传喜等6名全国时代楷模。建立全方位宣传机制,统筹线上线下、内宣外宣,综合运用专题专访、公益广告、主题公园等载体形式,广泛传播有形正能量、鲜活价值观。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组织报告会、事迹展、基层巡讲,引导全社会学赶先进、见贤思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组建先模人物宣讲团,深入基层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我们正策划重大典型题材文艺创作,组织编撰《中国功勋人物》系列丛书,为先模立传、为时代明德。 坚持用崇德向善环境“聚力”。注重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激发人们道德情感、意愿和责任。让群众当主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强国有我”“和为贵”等道德实践活动,倡树“人人都是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团体10万余个,成立一批以先模人物命名的公益组织,推动形成互助互利的良好风尚。让行为有遵循,加强基本道德规范建设,16市全部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文明行为养成行动,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引导人们更好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好人有好报,建立完善道德褒奖机制,政策向德行厚道的个人和家庭倾斜;注重礼遇帮扶模范,定期走访慰问、组织体检,帮助解决问题,以鲜明价值导向引领向上向善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广泛开展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和新生活方式,全面提升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