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不负期望,不辱使命,迎头赶上,打造开放包容文明窗口——汕头市开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新征程

2021-12-07

1.jpg


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道路改造、“三线”整治、公共设施提升改造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为居民打造升级版的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生活配套设施、小区环境等。


市住建局鼓励引导各区(县)优化规划设计,在编制小区改造方案时,按照“一区一案”“一楼一策”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改造意愿,广泛征求住户意见,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真正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


拆建并举,新建改建公园广场285个,在拆违后腾出的空地上见缝插绿,建成一批社区公共绿地、城市口袋公园。通过社区公园建设,构建形成“5分钟健身圈”“10分钟散步圈”公共活动空间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宜居环境的向往。


同时,汕头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商埠文脉统一起来。印发了《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提出搭建一批平台、打造一批街、建设一批馆、出版一批书、编排一批戏、做好一批考古项目、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树立一批惠民文化品牌。


打造“侨文化地标”,以小公园开埠区为重点,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修复老一辈华侨最早飘洋过海的启航地樟林古港,建设“潮味”“侨味”浓郁的西堤公园、华侨公园、开埠馆,让这座百载商埠更有底蕴、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攻坚治理

只为让城乡居民展了眉头、暖了心头


绿水绕屋厝,乡村入画来。从空中俯瞰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大宅村,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波光潋滟的大溪环绕着林木成荫的古寨,仿佛“大地之眼”,见证着大溪大宅的昨天与今天。


往昔,大溪污水横流、垃圾漂浮、蚊蝇飞舞、臭味熏天,群众对此怨声载道。近年来,大宅村抓紧创建全国文明村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整治环境卫生,大力扭转“脏乱差”的局面。对大溪进行疏浚拓宽,安装了10台原位微生物处理器,在两岸砌筑石篱和围护栏杆并栽树绿化;安排专人对村道、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常态化保洁;规范垃圾堆放点,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花大力气抓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印制悬挂道德建设标语;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五好家庭”创建标准,大力倡导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讲究卫生的文明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举办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中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满意度逐年走高。


风起云动,随着文明创建的开展,在潮南区乃至在汕头市,越来越多的“大宅村”正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潮南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文明创建中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要抓手,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抓”,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截至目前,全区377个自然村整治率达100%,其中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上的占92%;生活污水纳污治污系统已基本形成,实现“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进入常态化轨道,“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彻底消除农村露天粪坑,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基本实现了每村有一个标准公厕。


目标同向,上下同欲。潮南区的奋发作为,正是汕头全面推进文明创建的真实缩影。从2017年起,汕头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引向农村,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眼下,汕头美丽乡村建设迈向“提档升级”阶段,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移风易俗,以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共开展8轮镇街文明创建评比,组织农村地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431场,100%村镇修订村规民约,力争年底前全市行政村均达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全部建成干净整洁村。


汕头还注重在乡村风貌塑造上下“绣花功夫”,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提速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积极引导各地建设乡村风貌示范片,打造农村形态之美,让乡村更具活力。评选、建设十个具有潮汕文化与“侨文化”特色的“最美侨村”,凝聚血脉之魂、文化之魂。


小河弯弯,向海奔流。得益于全域全面全力的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汕头不断擦亮绿色生态底色,河畅、水清、景美、业兴、人和的可喜态势在汕头日益鲜明。


通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优化水体周边环境,推进水体示范河段建设,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效能和水环境质量,打造绵延30公里、串珠成环的美丽海湾。开展“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海门湾桥闸、梅溪河升平国考断面水质指标均值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Ⅲ类标准。在这些工作中,汕头积极融入“+海绵”理念,进一步探索适合汕头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设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1768名。目前,纳入平台监管的38条黑臭水体均完成治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9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通过水生态重建,打造“会呼吸”的星湖公园;巩固练江流域整治成果,昔日练江“黑龙”已渐渐变为“绿缎”,两岸草木葱茏;濠江苏埃湾、金平牛田洋、澄海溪南义丰溪口等处的湿地,再现飞鸟翔集、鱼虾嬉戏,芦苇、茳芏、香蒲等随风摇摆……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水清岸绿、人水相亲、城水相映的美丽画面,居住在周边的市民群众舒展了眉头,竖起了拇指。

丰富载体

不断夯实特区文明之基、培育特区文明之风


文明风尚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是城市形象、文化品位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丰富延伸文明创建载体,汕头不断夯实、垫高特区文明之基,引导、培育特区文明之风。


金平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计印制6种类别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分发至各街道及相关部门,供居民、保洁员、劝导员、市场管理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及机关工作人员使用;龙湖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举办“垃圾分类新时尚 党建引领新航程”主题活动,打造垃圾分类“357”龙湖模式;澄海区成立了垃圾分类创建工作专班,邀请专家授课,组成志愿者宣传小分队长期深入奥飞广场等公共场所,以有奖知识问答、集齐印章参加“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研学之旅”等方式调动青少年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汕头市各区妙招频出,推动垃圾分类,培养特区居民文明习惯,涵育新的文明风尚,确保环境治理持续良性发展。


垃圾分类、吃饭“光盘”、从商诚信、知恩图报……汕头从最日常处着手,从最切实处发力,引导市民知行合一,致良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汕头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网络文明促进、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创建行动,培育和树立了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餐厅、文明诚信示范店、文明驾驶员等先进典型。同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文明风尚的形成。


今年以来,汕头各行各业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文明创建活动332场次,在助力脱贫攻坚、帮扶文明创建、提供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群众满意度达100%。


在汕头,四世同堂的纪传英家庭,长年为古建筑修复劳心费力,身体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做好粮食应急保障和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奉献力量,荣登2020年2月-7月“中国好人榜”;情系桑梓、反哺家乡,10年来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超6000万元的乡贤楷模、金平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陈振勇荣登2021年3月“中国好人榜”……


近年来,汕头有30人获“中国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101户家庭荣获市级以上“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称号,选树“汕头好人”等市级先进个人105名。


通过不断扩大文明单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汕头在全市各行各业中树立了可供学习的榜样,截至目前,共培树全国文明单位12个、省级文明单位13个、市级文明单位153个。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金平区东方街道办事处、龙湖区金霞街道碧霞社区等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六个好”创建标准,汕头坚持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以“童心向党”为主题,引导青少年学习百年党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组织各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3120场次。今年以来,共推荐上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7所、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1所。汕头市龙湖区金阳小学、汕头市第一中学被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以元旦、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发出倡议书、制作宣传海报、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群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形成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的社会风尚。制定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用以教育、引导和规范群众文明行为。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法规宣讲、专家解读、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278场次


倡导人人争做文明交通参与者。启动多轮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新增临时停车泊位33800个,组建加强文明交通志愿引导队伍,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城市文明交通氛围,达到路通心畅的效果。

着眼未来

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开拓和创新


青少年是城市的未来。长期以来,汕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今年以来,汕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探索。


启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各区(县) 22个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已挂牌开放使用。得益于此,各类有特色、有内涵、有新意的实践项目进驻乡村,素质教育活动成为常态内容。


作为金平区第一个乡村“复兴少年宫”,今年8月,金平区乡村“复兴少年宫”在鮀江街道港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依托街道、学校和社会力量,面向辖区居民、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为充实少年宫的师资力量,鮀江街道积极与汕头大学法学院联动,合作开展少儿道德培育支教活动项目,邀请汕头大学法学院师生作为少年宫辅导员教师及志愿辅导员。该项目从9月持续至11月底,分两期10节课程。在此过程中,志愿辅导员每周六上午为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带领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艰苦奋斗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助力乡村学校素质教育。


一方面,汕头市依托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条件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另一方面,各试点继续在乡村学校建设“复兴少年宫”,当前,全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除了用好乡村“复兴少年宫”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外,今年以来,澄海区还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主阵地,举办阅读分享交流、村史大家讲等活动,用好用活党史农家书屋这一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全民阅读有机结合。结合2021年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澄海区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依托全区137个农家书屋开展红色教育,组织村民和学生一起阅读红色书籍,感悟思想伟力。


目光回到城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今年将加固修缮后的百载商埠标志性建筑胡文豹大楼建设成市级文明实践基地——廻澜书院,打造了一个学习教育新载体、文明实践新阵地、公共文化新地标。目前,廻澜书院在每周六晚上8时定期放映红色电影,将一个个红色故事送到百姓“家门口”。


为方便群众就近观影、推进更广泛的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汕头市文明办今年还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通过流动红书车、红色基因故事汇、红书分享会、“云”读党史、“暖阅读”行动等,打造行走的红色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社区街巷中、繁华商业区内、青翠大榕树下……在汕头,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星罗棋布。今年以来,汕头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挥3个省级以上试点地区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各级文明实践阵地1382个,精心打造14个镇级示范所和204个村级示范站。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2900场,参与群众达23.62万人次。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汕头广泛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发推广“i汕头志愿者之家”微信小程序,创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新模式,涌现出“微笑澄海”“守护老城,服务游客”等一批精品项目,以点带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数超99.5万人,占全市人口18.08%,活跃率近75.37%。

好事办好

聚焦“急难愁盼”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上班族工作日没时间到窗口办事怎么办?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办事不便怎么办?


今年以来,汕头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批批民生项目全力推进、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5月15日起,汕头在周六全面开放全市104个公安服务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警力3400人次,办理业务超1.3万件,有效解决了上班族工作日办事难的问题。针对影响部分群众生活需求的痛点堵点,汕头市、区、派出所三级户政部门在建立“一体式”全方位接访窗口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推出“民警跑”“进门办”等暖心服务。目前已为25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了上门办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及绿色通道服务上千人次,先后推动解决了32宗历史遗留无户口人员的问题。


围绕基层在组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域迫切需求的、高频行使的行政管理职权,推进新一批共400多项区(县)级行政职权下放至镇(街),赋予镇(街)更多发展主动权,进一步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并行服务、联合办理。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办好供水、供电、供气等民生实事。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以项目为牵引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个高地。坚持实施政企“直通车”制度,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开正门,堵后门”。


这些都是汕头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创新举措。去年6月成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之后,汕头市着重以项目化探索形成更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复制性的社会治理经验,建立了213个市、区两级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库,实施过程注重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社会治理迈向善治轨道,让汕头百姓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汕头用心用情用力赢得民心民意。


正如汕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蔡英姿所说:“我们要继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


工作作风决定工作成效和质量。汕头坚持以创建干实事、务实功、求实效。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党组)书记亲自抓、负总责,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工作队伍,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


先后制定出台《2021年汕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评比方案》《汕头市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实施方案》《汕头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文明创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坚持“一月一评”开展镇街评比,通报表扬每轮排名前三的镇街,约谈通报后三名,传导创建工作压力,推动责任落实。严肃追责问责,完善随机暗访机制,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推诿扯皮的及时曝光处理,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坚决问责。


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净化网络空间,大力宣传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提振发展信心,引导广大市民关注、支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近年来,共收集整改市民群众各类投诉1万多件,办结率95%以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汕头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昔年,潮汕先民不惧风浪,乘坐红头船漂洋出海,艰苦创业,成就数百年不败的潮商精神传承迄今,在汕头乡风民俗中刻下了讲信用、重亲情、敢为人先、不忘根本的基因。今日,潮汕儿女将不忘创建为民的初心,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苦干实干,扬帆破浪,驶向更加繁荣昌盛、文明和谐的彼岸。


2.jpg

美丽宜居乡村


3.jpg

“学习新思想 奋斗新征程”红色经典诵读文艺活动


4.jpg

“童心向党迎百年 红色基因代代传”端午节线上汇演活动


5.jpg

“童心永向党 浓浓端午情”活动


6.jpg

澄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场教唱“潮汕歌册”


7.jpg

2021年金平区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暨义医义诊进社区活动


来源 | 精神文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