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文明“新时尚”变日常“好习惯”
2023-07-03
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回顾过去三年,汕头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补齐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监督,多措并举引导全民共同参与,让生活垃圾分类融入生活、深入人心,逐渐从文明“新时尚”变成日常“好习惯”。
时间回溯至2020年5月,汕头召开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此后,汕头市实施《汕头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不定期对物业管理小区、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推动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保驾护航。
短短三年,汕头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可同日而语”,文明之花开遍鮀城大地。每天晚上,阳光海岸小区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被分门别类为四大类,由专车专人收运,送往不同功能的处理场所进行合理处置、回收利用……这也是如今汕头城区居民小区的日常写照。通过积极转化推广示范片区创建先行先试成果,全市六区37个街道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目前汕头城区1014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生活垃圾分类,这种原本农村的“新鲜事”,逐渐成为金平区岐山街道西陇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写进了《村规民约》。作为汕头市首个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的涉农社区,西陇社区通过党建统领,发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精准施策、先行先试,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分类模式,并借助“平安乡村”建设项目,启用“云监控+云喇叭”,实现分类投放全天候和广范围的监督。目前,该社区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晓率100%、投放准确率90%。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垃圾处理场总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在补齐终端处理设施短板、着力构建全链条分类体系过程中,汕头市全力破解“邻避效应”,化“邻避”为“邻利”,先后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总处理能力达到8125吨,提前实现“全焚烧,零填埋”的目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俗话说:世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正是废旧纸张、塑料、玻璃、纺织品、金属、电器等生活垃圾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这里设置分拣区、打包区、存放区等,实行分区挂牌管理,实现6大类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分拣和运输,同时对接合作正规下游厂家,进行资源再生利用。此外,汕头市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协同焚烧处理项目,谋划建设2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努力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写提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三年来,汕头各级各部门持续强化宣教和组织动员,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开展精准共建项目和社区共同缔造活动,引导群众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
通过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以及“小手拉大手”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等一系列活动,汕头形成多方合力,全方位覆盖,引导全民将垃圾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不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