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 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汕头新图景”
2023-11-07
放眼汕头大地,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有声,富民兴村强县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一幅幅建设绿美家园,促进城乡融合的“施工图”正逐步变成“实景图”。各地斗志昂扬,策马扬鞭,奋力“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从春天出发,在金秋收获。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起步之年,汕头在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自身发展定位中,拿出了推进“头号工程”的劲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再奋进、再突破、再上新台阶。
坚持精准画像,塑造独特优势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战鼓擂响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这个首要任务,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由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谋划部署,用好省委主要领导定点联系机制,实现市领导挂钩联系区(县)、镇(街道)全覆盖,加快建设信息化指挥平台,全力推动“10+N”项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
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坚持精准画像,塑造因势而为、差异发展的独特优势,对全市7个区(县)、67个镇(街道)、1086个村(社区)进行分类,立足资源禀赋、功能定位,推动各区(县)加快规划建设与主体功能相匹配的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形成“一区一集群”产业发展格局。
走进濠江区海上风电产业园,这里是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的主阵地,风机整机、发电机、齿轮箱、柔性直流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相继落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构建一个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创新制造智慧园区……以濠江区为例,辖内产业空间相对充足,港城融合腹地较广,海域风力资源丰富,“逐梦深蓝”要素集聚,如何让濠江区的发展动能全面释放,我市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广澳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推动形成港城融合格局。
除濠江区外,金平区则依托科创等优势,启动汕头科学城规划建设,焕发老城区新活力;龙湖区聚焦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打造创新引领示范区,让经济特区发祥地生机勃发;澄海区推进动漫玩具产业转型升级,擦亮“中国玩具礼品之都”金字招牌;潮阳区、潮南区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集群发展,南澳县打造国际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持之以恒抓好旅游产业、蓝色经济。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沿着汕头市委描绘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一个个项目落地落实:今年7月,计划总投资305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园区,助力汕头打造全国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纺织产品最优、专业市场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10月中旬,“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揭牌成立,谋划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园区,有效承接深圳产业转移项目。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澄海万洋众创城开工建设,项目将以澄海玩具创意产业为基础,打造玩具全产业链集群的产业园区,这也是澄海区抢抓“百千万工程”政策机遇,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打造千亿级玩具创意产业集群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坚持典型引领,强县促镇带村
实干争先,用结果说话,“百千万工程”传递着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进位的鲜明信号。9月初,汕头市“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第一场现场会暨“奋进百千万 示范勇争先”现场观摩会在潮阳区举办,为“百千万工程”实地验收打响第一炮。澄海区隆都镇、濠江区礐石街道、潮阳区海门镇三位“优等生代表”现场亮做法、晒经验、比成绩、找差距,呈现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新气象。
现场会既是亮本事、晒成绩的大舞台,更是鼓干劲、催奋进的好擂台。10月份,汕头市“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第二场现场会暨首场比学赶超擂台赛在金平区举办,通过实地观摩、擂台比拼,让全市各级在比拼交流中找到榜样、看到差距、感到压力、激发动力,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打造“百千万工程”汕头典型样板。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我市坚持典型引领,选取3个区、14个镇(街道)、155个村(社区)培育典型,加快形成强县促镇带村、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典型区培育以“八个一”为实施路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典型镇(街道)培育在省美丽圩镇“七个一”基础上增至“十个一”,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增强中心镇辐射带动力;典型村(社区)培育深入推进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壮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汕字号”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美丽宜居幸福乡村。
走进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这里拥有“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永宁寨和文园小筑等独具潮汕华侨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当地积极发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排头兵作用,深入挖掘“古村落、潮文化、侨文化、侨资源”独有优势,加快整合村内历史文化资源,并将1300亩农田进行统一规划流转,打造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示范园区,与陈慈黉故居、永宁寨、文园小筑等特色古建筑串联起来,形成“潮侨”特色旅游线路,在留住乡愁的同时续写古村落新篇,成为古村落保育活化的生动样本。
在典型培育中,潮阳区海门镇和濠江区礐石街道亮点频频:海门镇发挥临港、临海的区位优势,引进华能海门电厂、华电丰盛电厂等大型能源企业落户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着力打造“港区+新兴”的临港特色产业基地、“纺织印染+新能源”的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年产值可达107亿元。礐石街道依托南滨独具潮味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打造草地音乐汇“网红点”,聚人气汇商流,构建高品质文旅商业圈;提升珠浦古村落、 巨峰景区自然人文魅力,建成海璇明珠等商业项目,以文旅融合推动城乡融通,点燃发展引擎。
放眼全市,随着典型培育步伐的加快,各典型县镇村出实招用新招,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展现新变化、焕发新活力,绘就一幅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
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内生动力
各个典型镇(街道)、村(社区)的培育,是汕头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恰好勾勒出汕头奋战“百千万工程”的生动轮廓——筑牢县域经济底盘,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强化改革赋能。
龙湖区鸥汀街道蔡社经联社有37亩建设用地,因“缺钱”无法提升土地价值,仅能以低价进行出租。该街道立足破解村镇一级工业经济发展难点,在土地流转上大胆破题,积极探索我市首个“街道出资、社区出地”模式合作的“工改工”项目,建设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盘活农村集体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鸥汀模式”的落地,让广大群众充分共享改革的“甜头”,为乡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源,真正落实“百千万工程”。
在潮南区陇田镇,走在风景秀丽的东华村村道上,两栋崭新现代、大气典雅的农民公寓坐地而起,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还配套电梯、无障碍通道、地下车库及商业服务网点。东华村农民公寓是全市第一个取得工程建设许可证的农民公寓建设项目,也是我市有效解决人多地少地区农民住房难问题的积极探索,切实保障农民住有所居、住能宜居,这正是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扩权赋能,深化县镇两级体制改革,鼓励基层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激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内生动力。比如,在聚焦产业振兴方面,探索“渔光互补”绿色生态产业和“海上风电+深水网箱”海洋牧场新模式,推出狮头鹅产业“信用+产业链”授信模式等;在聚焦民生福祉方面,首创“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探索开展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工作;在聚焦生态宜居方面,实施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动练江整治向“2.0版本”提档升级,打造“两山”实践基地先行示范区等,将“百千万工程”与打造“绿美汕头”相融并济。
不仅如此,我市坚持凝聚合力,推动资源要素、社会力量集成集聚。其中,“突出侨文章,活用侨资源”是汕头奋战“百千万工程”的制胜法宝之一——高标准筹办“两大潮人盛会”,召开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国际潮团总会2023年度会员大会,组团赴港澳和东南亚拜访潮汕籍乡亲,引导侨胞、潮商回乡支持参与“百千万工程”,累计签约项目超200亿元。用好潮侨潮商资源的同时集聚民资民力,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乡贤、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项目投资261个、超932亿元。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沿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布置的“路线图”,我市将继续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一步一个脚印把“百千万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奋力打开县域振兴新局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在汕头走深走实、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