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构建文明实践育人“第二课堂” 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3-12-14
近日,一场趣味十足的讲座在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潮汕话市级非遗传承人许友文为学生和家长带来“魅力潮语”公益讲座。他用一句“龟鲤带鳖虾蟹䖳蛴”让观众巧记潮语八音,通过潮语童谣、绕口令、古诗词等引起现场观众的热情互动,让学生们在别开生面的潮语课堂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潮语知识和潮语魅力。
这是汕头市突出地方特色,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为未成年人提供多元教育辅助的一个生动缩影。汕头市围绕“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今年以来共举办活动8.6万余场,以文化艺术演出、理论知识宣讲、应急救援培训、科学知识普及、阅读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创新招募“文明播种人”,打造文明实践“大花园”,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大生命力。
以文化人
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
精美的剪纸、木雕、潮绣……一件件非遗精品让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嘉宾在一旁细致地讲解非遗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技巧。12月2日下午,由汕头市文明办主办、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2023年迴澜书院“真人图书”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举行。活动邀请汕头剪纸(广东剪纸)、瓶内画、潮州木雕、潮绣、潮州盔头制作技艺、汕头鹅蛋画、茶艺(汕头工夫茶艺)以及侨文化8个指定主题“真人图书”嘉宾到迴澜书院参与阅读活动,为读者解答阅读问题、分享阅读心得、与读者近距离深度交流。
迴澜书院“真人图书”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传统文化具有传递文明、教化人心的作用。阶段以来,汕头以丰富的文化活动给予青少年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心态,以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作为全省首批岭南书院,迴澜书院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突出打造特色亮点,围绕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经常性开展理论宣讲、典型宣教、移风易俗等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近日,迴澜书院还开展了“迴澜讲古台”首期活动,通过“讲古”的形式打造系列品牌活动,用潮汕方言讲述红色汕头、英雄贤人、当代模范好人事迹、侨批故事等。活动首期主讲人陈树平表示,希望通过“讲古”,让年轻一辈多讲潮汕话,多了解一些华侨先人创业的艰辛以及反哺家乡、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据汕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暑期率先在全市各个实践中心(所、站)开展“过暑假”“爱‘汕’悦读”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让“空闲”不“空白”,让“放假”不“放下”,以文明实践为未成年人精神思想“加满油”,以系列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引导青少年感知文化魅力、弘扬经典技艺、提振文化自信。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成人礼习俗,距今至少有近四百年历史。在七夕节当天,汕头采取“主会场+各分会场(文明实践阵地)”联动方式举办“出花园”传统民俗,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完整体验了沐浴更衣礼、感恩礼、“跳胶掠”等各个环节,让青少年在仪式中领悟到成长的责任和文化的内涵。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潮剧、剪纸、石刻拓印、版画……汕头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全市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让文明力量滋养心田。全市各文明实践阵地邀请近百名文艺界人才开设潮乐、二胡、竹笛、古筝、书画等课程,以专业文化知识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在龙湖区文明实践阵地,《论语》等国学课程已成为常态化文化课堂;迴澜书院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今年来举办迴澜研学堂、文创思享会等活动75场次……放眼望去,汕头各文明实践阵地满园春色,“大花园”内处处绽放非遗文化之花。
守护“阳光”
心理咨询室覆盖全市
“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给未成年人心理带来什么影响?”“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对解决未成年人的内心空虚感有什么积极作用?”……12月4日,汕头市文明办联合相关单位在市未成年人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基地联合举办“文化筑心 未来可期”——国际志愿者日特别活动,邀请潮汕文化专家和未成年人心理教育专家等代表就解决未成年人“空心现象”科研课题进行交流分享,探寻以潮汕传统文化中内蕴的优秀精神品质培养正向的审美,化解青少年心理“空心现象”的密钥和法宝。
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汕头市始终坚持预防与教育并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活动,依托实践阵地打造“安全基地”。
记者了解到,汕头在全市1167个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设置心理咨询室,引进“同在阳光下”“阳光热线”等品牌项目,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其中,“同在阳光下”汕头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项目于今年入选“2021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同在阳光下”互助小组活动
据“同在阳光下”项目讲师团负责人陈泽毅介绍,项目坚持开展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公益课,为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建立专门心理援助志愿者群,定期进行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同时,项目还积极组织精干力量走出去,依托全市文明实践阵地,深入社区、村镇、学校等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培训活动。
“柯老师,我孩子刚上初三,现在对外界声音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很烦躁,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记者采访“阳光热线”创办人柯志雄的过程中,时不时有求助人打电话咨询,他一一耐心地回应指导。这是20年来的常态,柯志雄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志愿服务,开通24小时心理辅导热线电话,挽救超过532名轻生者的生命。另一方面,他走进汕头市上百所中小学、幼儿园、山村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辅导数百场次,受众达10万多人次。日前,柯志雄获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
“家庭教育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柯志雄告诉记者,家庭教育失当、校园霸凌、学习压力大等原因,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原因,家长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正面的激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筑牢心理健康防线,也要筑牢安全教育防线。汕头市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先后开展了多场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知识展板、科普宣讲、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巡河行动和防溺水宣传劝导、邀请专业人员演示救护救援技能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护自救能力。
游泳是消暑祛热的好方式,但是在游泳时发生意外事故的青少年儿童比例连年高企。为树立安全意识,“同心防溺水、安全记心间”“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竹仔鱼”防溺水宣传等多场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教育在汕头各区文明实践阵地接连不断开展,惠及青少年儿童1.2万余人次。“中国好人”陈振勇积极响应“竹仔鱼”防溺水宣传活动,今年,他捐资10万元支持该项活动,并带动其他乡贤参与其中,以榜样力量带动安全教育宣传深入人心。
壮大队伍
创新招募“文明播种人”
“走!我们到书院听‘文明播种人’‘讲古’去。”随着夜幕低垂,汕头迴澜书院灯火通明热闹非凡,附近的孩子迫不及待来到书院“抢位子”。始于今年暑期的“文明播种人”招募工作,是汕头市凝聚文明实践合力,激活文明实践强大生命力的创新举措。
立足于培育壮大优质文化服务队伍,汕头市以组织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活动为契机,发出“文明播种人”招募令,各区县就近挖掘调动先进典型、在汕大学生、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文化带头人、“五老”志愿者等292名“文明播种人”,围绕青少年学生需求兴趣传播文化,让未成年人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文明多彩的假期。
“文明播种人”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质效,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汕头市“趁热打铁”,不断发展壮大“文明播种人”队伍,在各地的文明实践活动现场,活跃着越来越多“文明播种人”的身影。
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一场以未成年人群体为对象的宣传活动在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村热闹开场。“全国文明单位”汕头市人民检察院与龙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南社村共同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暨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市检察院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学生及家长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未成年人法律素养,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文明实践不是简单喊口号、机械说教就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是要紧贴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用鲜活的故事、生动的活动、细致的服务回应群众关切。汕头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统筹多方力量齐心“护苗”,用好宣传文化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的政策红利和“文明播种人”的推广效应,发挥文明实践网格优势,搭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平台。
在金平区,“全国文明单位”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和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安全用电 幸福万家”用电安全教育科普文明实践活动;在龙湖区,“全国文明单位”汕头市人民检察院与龙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举办“法润民心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文明实践项目;在南澳县,“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汕头市分行与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辖区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广泛普及金融知识……
汕头市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资源优势和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活动,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了更多有针对性的项目和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活动提质、效果叠加。
为进一步凝聚文明实践合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培根树人”工作,汕头市还计划试点开展文明校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工作,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共建、阵地提质增效共建、品牌培育提升共建等活动,推动人才、服务、教育等资源要素在共建阵地充分流动、双向奔赴,不断完善协调育人体系,助力未成年人成长。
一线实践
让“受益者”成为“授益者”
打造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特色品牌
“未成年人的‘空心现象’问题日益凸显,价值观念混乱、文化认同感缺失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同在阳光下”项目讲师团负责人陈泽毅介绍,近期团队正深入调研未成年人“空心现象”课题。
这是“同在阳光下”项目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之一。2019年起,汕头市以未成年人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基地为阵地,联合专业心理研究机构成立志愿讲师团,招募一批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博硕士专业志愿者组建讲师团,创设“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项目。
“空心现象不是单纯指未成年人内心空洞,而是他们从网络中吸收了太多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陈泽毅称,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耐心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地“断网”,只有让青少年感受到积极正反馈,他们才会自己去改变,“让孩子主动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美的东西,正能量得以传播,才能达到美美与共的效果。”
据介绍,“同在阳光下”项目集科研、教学、实践于一体,由医学博士、心理学硕士在内的多名高学历高层次专业志愿者组成项目团队,着力培养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并建立相关志愿队伍,以讲座、拓展、小组活动、心理剧、网络视频等形式开展培训,以期通过多方合力,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打造成为汕头未成年人心理援助项目的特色品牌。
让“受益者”成为“授益者”,以“传播”深化“宣传”,是“同在阳光下”项目的一大优势。通过组建不同群体的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倍增志愿服务力量,扩大社会效益,并邀请专家对项目授课团队进行深化培训,不断精进志愿服务团队专业能力,保障项目持久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除此之外,项目还依托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团队志愿服务及各子项目活动,到边远地区学校、街道等地方开展活动,拓展项目广度,深化项目影响,扩大宣传范围,培植基层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使更多有需要的群体可以了解项目以及获得心理援助的渠道。
截至2023年11月,“同在阳光下”项目累计举办活动547场,提供心理援助个案咨询1454小时,参课志愿者逾5.4万人次,团队志愿服务人群累计超过43.8万人次。该项目以其创新性、持续性及突出的社会效应,获评“2021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获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推介。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