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文明网-文章详细

公众号

汕头:迎头赶上再出发——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

2023-12-18

历史无声,岁月有痕。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考察,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奋发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锲而不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5年风雷激荡,45年韩江潮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素有“粤东明珠”之称的汕头,借力改革开放的大潮,被雕琢得越发闪亮而别致。


回首45年,无数海内外汕头人为这座城市的壮丽辉煌而拼搏,为这个时代的伟大梦想而奋斗,缔造了一座座前进道路上的里程碑。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挺立在开放最前沿,奏响改革最强音,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首创”,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看今朝,这个多彩、奋进、开放的特区城市,人气旺、底气足、士气高,发展更有质量、改革更有成效、城市更有温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拾级而上,改革开放的故事越讲越生动——


“侨”文章续写改革开放新篇


汕头向海而生、因侨而兴。改革开放大潮中,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头经济特区乘风破浪,扬帆前行,一代又一代海内外潮人勇立潮头,与祖国家乡同频共振,为侨乡汕头破浪前行注入澎湃动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时代使命再次落在“拓荒牛”汕头经济特区身上。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汕头时寄望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海内外潮人欢欣鼓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聚焦“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目标,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侨”是汕头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近年来,汕头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特区精神,立足侨乡优势,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汕头建设,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今天的汕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澎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盛大活动接连不断,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人气商气加速集聚,百年侨乡呈现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侨优势不断激发,侨助高质量发展热潮奔涌。今年以来,我市以高标准筹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两大潮人盛会”为契机,把“侨”优势转化为推动汕头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趟趟家乡人民与海内外乡亲的“双向奔赴”,续写精彩生动的“侨故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地区开展联谊交流和招商推介,以“侨”为桥共谋发展,成功签约37个项目,总签约金额合计超200亿。今年秋天,“共赏明月·同心筑梦”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行动暨国际潮团总会2023年度会员大会在汕头举行,来自全球150多个潮团的300多名潮籍乡亲留下了参会会员最齐的一张“全家福”。连续圆满举办服博会、玩博会、南澳科学会议、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等高端展会,海内外乡亲纷至沓来,共同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我市开展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四项行动”的持续深化。如今,崛地而起的东海岸新城成为一片欣欣向荣的投资兴业热土。华侨试验区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搭建平台吸引广大侨商、潮商回乡投资兴业。以“绣花”功夫推进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等文物遗产保育活化,建成了广澳东湖、外砂蓬中等一批“最美侨村”,打造了镇邦美食街、潮汕华侨博物馆等一批华侨寻根新地标。加强侨批、潮剧、潮绣等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推动潮汕文化“海外行”,实施“海外潮剧播种计划”,汕头侨批文物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侨批档案馆藏量规模居全国首位。  


如今,侨乡红了,汕头火了!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坚定不移,步伐更加铿锵有力,携手海内外乡亲共创美好未来。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硬道理”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就是硬道理”成为解码“特区奇迹”的秘诀。如今,依靠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依然是特区发展的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经过改革开放45年的发展,汕头工业产业有基础、有亮点、有特色,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名牌产品。尤其是近年来,汕头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站位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制造业当家”立柱架梁,构建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建机制、抓项目、拓空间、造声势,全面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大气布局之下,更需细腻落子。


当前的汕头,正以实干实绩勃发新气象、提振新势头、展现新作为,六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捷报频传——国际风电创新港初具雏形,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数字经济优势凸显,腾讯、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抢滩汕头,带动产业规模超千亿;总投资305亿元的国际纺织服装城开工,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园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汕头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粤东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打造。


再细看产业发展主战场、主阵地。汕头着力打造成片园区载体,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在做大增量方面,划定163平方公里工业控制线,加快398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和69.76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下称“汕头主平台”)规划建设。从做优存量来看,则是出台“工改工”13项政策,完成“工改工”近万亩;鼓励容积率3.5以上的标准厂房建设使用,建成标准厂房85.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79家。


作为省5个重点支持主平台之一的汕头主平台肩负重任、备受瞩目。今年以来,汕头主平台建设全面铺开,核心区六合围片一、二期共3038亩征地已完成,三、四期共1.45万亩征地工作正加快推进,片区“四横两纵”核心骨干路网和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一组数据可窥见汕头主平台的日臻发展:今年1-8月,汕头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前三季度,汕头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522亿元。有序兼容、特色突出的“大平台”,为汕头招大引强、聚势蓄能打开了广阔空间,注入了澎湃动能。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省第2位。


目标引领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汕头步步为营、行稳致远,“百载商埠”新辉煌可期可待。


内联外通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暖冬艳阳下,粤东城际铁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交织成一曲建设“交响乐”。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全线铺开“抓实干”,繁忙的建设场面见证了汕头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过去45年,为尽快改变汕头地处“省尾国角”、交通极为落后的局面,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谋大局、促发展的先行棋,全市上下发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八方通衢气势如虹——


连通岛陆的海湾大桥、礐石大桥、南澳大桥、汕头海湾隧道等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对外联通的沈海、汕昆、甬莞、揭惠、汕湛、潮环等高速公路环环相扣、串珠成链,实现了汕潮揭“一小时交通圈”,搭建起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的交通大动脉,公路建设全面提质升级。


穿山越海筑坦途的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建成通车,实现高铁进城。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汕汕铁路汕尾至汕头南段通车在即,汕头至广州“时空距离”缩短至1.5小时左右,汕头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区疏港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实现从规划到落地到全面铺开,铁路建设进入新的里程碑。


汕头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实现由内海湾向外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广澳港区二期工程、防波堤工程和航道二期工程“三大工程”全面建成,港口服务能力、区域影响力、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目前,汕头港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和国内沿海各港口,经济的活力被装载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中,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45年来,全市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超1300亿元。放眼汕头大地,一条条公路连线成网,一道道铁轨高铁飞驰,一艘艘巨轮扬帆远航,变成了稳经济、促发展的“民生线”,物畅其流、人享其行,为汕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更加坚强的保障、更加优质的服务。


春天的故事仍在传唱,新时代的乐章已然奏响。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汕头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迎头赶上,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