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百千万工程”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01-04
时光荏苒,拼搏出彩。
2023年春天,随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员令的发出,汕头以勇立潮头的姿态、一鼓作气的干劲,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赛道上奋力奔跑。由春到冬,高质量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汕头大地每一个角落,全市各地干群比干劲、拼本事、赶进位,有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伴随着2024年的新年钟声,汕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奋进鼓点铿锵有力。迈上新征程,我市将全力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镇街联城带村功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01 精准画像因势而为,让县域“强起来”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战鼓擂响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这个首要任务,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用好省委主要领导定点联系机制,由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谋划推动,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区(县)、镇(街道)全覆盖机制,走出去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及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建设信息化指挥平台,全力推动“10+N”项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各地“一线总指挥”、“一线施工队长”、“领头雁”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赋能添彩。 县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坚持精准画像,塑造因势而为、差异发展的独特优势,对全市7个区(县)、67个镇(街道)、1086个村(社区)进行分类,立足资源禀赋、功能定位,推动各区(县)加快规划建设与主体功能相匹配的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形成“一区一集群”产业发展格局。 汕头向海图强,“风”力正猛。新年钟声敲响前,勒门(二)海上风电场54台风机拥抱南海劲风,乘风化电;总投资约7亿元的汕头海上风电澄海登陆点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搭建起海上风电项目绿色能源输送通道,满足汕头后续大规模、深远海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需求。2023年,我市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期”,从开春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到秋天的“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一大批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闻“风”而至,“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实现项目开工、顺利交接,国际最大、全球领先的40MW级风电实验平台落户汕头。 这是我市全力打好“百千万工程”攻坚战,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一处生动切片。 当前,汕头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扛起大旗,“三新两特一大”六大产业并驾齐驱,“硬核”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的主阵地,濠江区乘势而上,大抓产业发展,加快“一港一园两基地三中心”建设,推进风电职业培训中心等关键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发展以“海上风电+储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推动全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其他各区县也以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发力县域经济。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扩权赋能,深化县镇两级体制改革,鼓励基层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激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内生动力。在聚焦产业振兴方面,探索“渔光互补”绿色生态产业和“海上风电+深水网箱”海洋牧场新模式,推出狮头鹅产业“信用+产业链”授信模式,创新街道出资、社区出地合作推进“工改工”的“鸥汀模式”等;在聚焦民生福祉方面,首创“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探索开展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工作;在聚焦生态宜居方面,积极谋划2024年县镇村绿美工作,实施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动练江整治向“2.0版本”提档升级,更好推动县域强起来、群众富起来、环境美起来、乡村好起来。 02 以点带面连线成片,让乡村“兴起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聚力“百千万工程”,我市突出典型引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初步形成强县促镇带村的发展格局。以濠江区和澄海区隆都镇等4个镇、金平区鮀莲街道莲美社区等51个村(社区)入选省首批典型县镇村为契机,在全市3个区、14个镇(街道)、155个村(社区)典型培育上狠下功夫,通过现场观摩、擂台比武等形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百千万工程”特色亮点,推动各区(县)、镇(街道)、村(社区)互学互鉴、共同进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 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也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各镇(街道)巩固特色产业优势,发挥潮汕传统商贸发达等长处,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激发镇域经济新活力。 新年的阳光洒落在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百年侨宅”陈慈黉故居焕发出新的光彩,“十八枞榕”临溪美景扑面而来,潮汕民居“一墙一创意,一厝一风景”引人眼球,连片的田园生机盎然,和美花海生态园游人如织,个个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脸……前美村紧抓“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有利契机,依托深厚的潮侨、民俗和美食文化,创新融合乡村旅游新业态,成功打造和美花海生态园、颐禾园等“三产融合”发展典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前美村是隆都镇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缩影。该镇升级改造千年古墟,打造和美花海生态园,“潮侨红”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火热出圈,将进一步丰富文旅消费业态,加快建设“狮头鹅城——隆都”,做强做大文旅产业和服务业,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海门镇充分挖掘“一园一中心”“一港一码头”“一带一景区”资源优势,明确打造能源产业、乡村振兴、工业集聚、渔业渔港以及文旅发展等五大产业板块,全力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省级典型镇。 近日,在位于潮南区井都镇的潮南区甘薯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刚出土的一串串火红甘薯经过精挑细选后,装入精美的包装盒,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该产业园牵头主体汕头市长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轩宏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他们抢抓“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机遇,在深圳驻井都镇帮扶工作队的指导支持下,大力开拓深圳、香港市场,“西瓜红”甘薯销量全年同比增长20%。“新的一年,将积极发展甘薯深加工、休闲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把小甘薯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林轩宏信心满满。 在甘薯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目前井都镇已形成以台创园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无公害甘薯基地1.3万多亩。 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线成片,9000亩海洋牧场向海图强,一批“汕字号”农业品牌火爆“出圈”……我市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打造粮蔬、水产、畜禽3个百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探索“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发展模式,积极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同时,深入推进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发力农文旅产业,壮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汕字号”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美丽宜居幸福乡村,以点带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03 凝心聚力双向奔赴,让聚合效应“亮出来” 凝心聚力共奋进,砥砺前行再扬帆。 2023的时光舞台上,服博会、玩博会、南澳科学会议、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等高端展会闪亮登场,大型演唱会,焰火晚会、英歌舞展演、花车巡游等重大节庆活动燃动全城,“潮味”美食、非遗文化、滨海美景、侨乡古迹等文旅产品享誉全球,国内外游客、海内外乡亲纷至沓来,汇聚成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汕头是百载商埠、著名侨乡,既有丰富的港澳台侨资源,更有全球潮商的力量。去年以来,我市凝心聚力,推动资源要素、社会力量集成集聚。充分挖掘潮侨潮商资源,高标准筹办“两大潮人盛会”,召开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国际潮团总会2023年度会员大会,组团赴港澳和东南亚访问联谊,累计签约项目37个、超200亿元。广大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潮商乡贤热烈响应,发挥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共同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美丽圩镇、推动城乡融合。集聚民资民力,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37个建筑业企业与30个镇结对帮扶。全市乡贤、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项目投资261个、超932亿元;支持公益项目329个,捐款捐物超8亿元。 2023年,同属经济特区的深圳与汕头“双向奔赴”日益频繁、喜讯连连。去年以来,深圳、汕头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携手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落子布局产业协作、“反向飞地”、营商环境等建设,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1+1>2”的聚合效应不断显现,推动两地深化帮扶协作出新出彩,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新的一年,“百千万工程”接力赛持续“开跑”。我市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征程开好头、起好步,高站位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持续发力,展现“百千万工程”的汕头路径、汕头力度、汕头形象、汕头风格,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汕头力量。